中篇: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光?9位大咖,深度分享“光·健康”13问

2021/7/12 10:14:52 作者:阿拉丁新闻中心 来源:阿拉丁网上照明展
摘要:6月9日下午,2021阿拉丁论坛-“光健康”创新发展线上峰会圆满举行。此次线上峰会”汇聚了健康照明领袖专家和优秀企业代表,以一种全新的对话模式,进行了一场轻松、自由,有态度、有观点、有价值的线上对话。嘉宾们深入交流和探讨了产业最核心最迫切的关键问题,通过不同…

上篇: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光?9位大咖,深度分享“光·健康”13问

本次线上研讨会特邀嘉宾:

主持人:黄荣香 阿拉丁新闻中心主编

研讨嘉宾(按演讲顺序):

何开钧 厦门市LED促进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

林燕丹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教授/博导

许  楠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

萧弘清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教授

成  昱 朗德万斯中国首席技术整合官

任  艳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产品线负责人

丁文超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预研技术专家

王  晟 浙江枫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

马  军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1.png

问题总览

Part I:嘉宾对话

Q1: 何之为健康的光环境,对于健康的光环境,目前有哪些量化的关键指标?

Q2:光环境的光谱特性与实时变化对人的视觉、心理节律和情绪有什么影响?

Q3: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健康光环境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Q4:台湾教室照明发展情况如何?

Q5:作为照明龙头企业,在健康照明领域有哪些创新成果和案例?

Q7:LED灯到底有没有蓝光危害?

Q8:要满足青少年视觉健康,我们照明应该怎么做?

Q9:国际上没有关于儿童青少年光环境的标准或技术指标,那么,中国有没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Part II:网友提问

Q1: 有没有关于洗墙灯(黑板灯)的标准?

Q2:可否分享光催化技术相关的测试和数据?

Q3: 国际上,在教室照明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Q4: 目前有没有根据时间或季节的一个变化而自动去调整的一个智能控制系统呢?

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播他们的精彩观点,小编整理了本次研讨会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以下为对话实录:

Part one:嘉宾对话

Q5:作为照明龙头企业,在健康照明领域有哪些创新成果和案例?

成昱:朗德万斯目前在健康照明下的产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利用全光谱,也就是无限接近于自然光,另外一个是加上光触媒的技术,也就是在灯具表面进行光触媒材料的一个涂装。这两个技术分别解决视觉通道和非视觉通道的问题,接近于自然光的光谱让人的整个视觉舒适度最大化,而光触媒技术通过空气消杀、去除异味和去甲醛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健康的光环境。 

1.png

成昱 

朗德万斯中国首席技术整合官 

在更复杂的人因照明板块,我们有一套叫BIOLUX的系统化产品,它包括控制器和两类标准灯具产品——筒灯和面板。目前我们是全球唯一一家在人因照明领域获得VDE权威认证的公司,我们提供了符合当地自然光照明对应的室内动态白光照明,同时也提供符合人体节律需求的5个场景,每个场景还有7个强度输出选择,我们称之为35种光配方。目前我们完成的样板案例在德国做了两个,一个是学校,还有一个是办公室。详细资料,线上会议时间有限,发言时间还不宜过长,有兴趣的话,可以跟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的同事们、朋友们一起再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任艳:教育照明,我们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个是设计能力,第二个是产品能力,第三是现场能力。今年我们做了100多所学校,同时我们也在重点做智能教室的开发。

在教室照明中,我们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教学状态下我们的照明如何使用;第二个领域是学生在写字或者是在自习阶段的照明如何使用,这就需要在不同应用场景,调节出相适应的垂直面照明、舒适照明。

2.png

任艳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教育行业产品线负责人

除了上课的教室,音乐室,画室、体育场,甚至宿舍,这都属于教育照明的范畴,不同的场景,光环境的需求就不一样。这就涉及到健康节律的问题,我们照明的调光、调色、调照度,就会变得非常生动,即根据一天24小时不同时间,自适应与需求相应的光环境。如果白天使用画室,其实自然光和天然光是最完美的,但到了晚上以后,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工照明来达到创作的舒适度。

另外一点,关于视觉疲劳,我们跟很多儿童医生和老师来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谋而合的一个观点是,只有尽可能少地用眼才能护眼,这是一个很本质的观点。那我们的灯光是起到什么作用呢?其实灯光是不会说话的,但我们的灯光设计师就要用光的语言来提示我们的孩子,告诉他该休息了,用灯光来告诉老师,该下课了。所以我们智能照明的一个控制方向,就是用光的语言,来提醒老师和同学护眼休息。

我们最近做的一个案例在四川,当时改造了52个教室,用了700多套设备,以及我们根据学生在学校一天24小时,一周5天的生活规律,设置了500多个场景的光环境来适应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如提醒学生“下课时间到了”、“活动时间到了”等,以及离开教室的时候,灯光自动关闭,不需要学生去做额外到动作。

除此之外,欧普现在在着重建立一个团队,做现场施工应用技术的指导,这非常有必要。因为即使我们从前期选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技术、开发最好的灯具,但如果通过未达标的施工和设计,或者没有被调光的产品,导致现场的照度不均匀,照明位置不合理,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最近几个月走访了十几个学校,了解了一些真实的案例,其中有50%的教室其实已经被改造过,但实际上效果非常不理想。问题在哪里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施工不合理,第二个原因是目前的改造方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教室到底需要什么。也就是说当电风扇阻挡灯具的时候,该怎么操作?他并没有这样去思考,当我们的教室的学生数量增加了以后,灯够吗?他们并没有这样思考,遇到梁了以后,并没有去躲避,遇到空调,直接把灯具装在空调下面,那实际上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所以欧普现在做了一整套团队规划,分成了设计研发产品,生产品控产品,以及第三阶段的方案实施产品,第四部分是现场应用指导,来面对我们现在的下一代,来面对我们的教育照明,面对我们的光环境。

丁文超:佛山照明算是比较早介入到教室照明改造的大军中,从2015年开始做教室健康照明相关的工作,2018年结合我们智能板块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3.png

丁文超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预研技术专家  

关于教育照明板块,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了教育照明灯具和整体解决方案。对于教育照明产品设计及整个教室灯光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考量:

首先是视觉指标,比如照度、眩光、蓝光无害、频闪等,以及整个空间的明亮感。新一代产品,加入了垂直照度指标,通过调整灯具的上下出光比,满足教室空间视亮度需求。

第二点是重点研究节律健康这个概念,我们也在不断地在探索这个方向。这个概念其实讲了非常久,但真正落实在参数与指标上,特别是落实到产品设计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2020年团标《中小学教室照明质量分级评价》首次在中小学教室照明的要求中提出了节律照明指标,以视黑素等效勒克斯值EML作为指标,我们通过照度和色温调控以及光谱优化技术进行产品设计,综合照明设计和光谱两个角度,以满足节律照明要求。

健康的光环境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根据一天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状态,以及自然光变化的规律,通过我们的智能控制系统来达到动态灯光环境变化的要求。比如教室照明根据上课、下课、考试、投影、自习、活动等不同的教学场景,切换到对应的照明模式。

我们目前完成了1000间教室的改造,遍布全国中小学。未来我们持续通过标准化全方位的教室照明方案,创新产品与物联技术应用,让健康照明普及到每一个教室。

王晟:我们是做光环境空间抗菌抗病毒净化材料,它本质上是利用光催化材料,就跟刚刚朗德万斯成总说的一样,通过亚克力面板上喷着催化材料的这种工艺,从而实现了将常规的照明光源转化为催化能,来降解环境空间中的细菌或者病毒养分的气体,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供应量,抑制它的分裂和繁殖,最终达到抗菌、抗病毒的目的。

4.png

王晟 

浙江枫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教授

但是由于这个催化材料在光能转化成为催化能的过程中,往往会把我们的有机载体,如亚克力面板也会被它无选择地分解腐蚀掉,所以如果不做处理的话,面板的使用寿命就会比较短,一般用1到3个月这个粉就都掉下来了。之前在日本也遇到同样的情况,回国后,我们浙江理工大学和枫翎环保合作下,通过先进的纳米核壳结构技术,实现了这个行业的重大突破,然后研发出来的核壳中空结构,它不仅保护了我们亚克力的面板,同时避免了壳层对壳表面活性碱的遮蔽,达到了既保护我们的面板,但是又不损伤催化能力的目的,解决了多年来国际上阻碍光催化材料应用的难关。

从2003年开始其实这项技术从基础科研逐渐地向产业化推进,获得了包括国家和省里面多项科学基金的资助,一共授权了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包括一项PCD的国际发明专利,同时还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我们包括央媒之一的《中国政协报》第五版头版头条刊发了团队和技术的这个报告,同时我们中共中央宣传部下面的学习强国平台也予以转载,那说明现在这项技术正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该技术已经通过了所有必须的测试,并且在中国、英国和希腊等地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测试和使用。从目前经过第三方多次测试的结果来看,它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们30立方的空间,基本上就是10个平方的面积,加上三米的层高。30立方的空间,两盏600×600cm的面板灯,那么在两个小时以后,就是说它在面板喷过催化剂的这个地方,抗菌力能达到99.999%,而这个时候它的空间抗菌力可以达到80%以上。我们持续为照明头部企业进行打样测试,静待大家有更优秀的光催化抗菌抗病毒照明灯具推向市场。

何开钧:关于视觉疲劳,我补充一点。视觉疲劳的原因有很多,刚萧老师讲了三点,那么我讲第四点,就是我们眼睛看东西的时候,要集中300多种营养液去保持眼睛的正常工作。那么如果用眼时间比较长的话,就消耗大量的维生素A,叫视黄醛。那么这个视黄醛和蛋白质结合以后就变成了垃圾。这个垃圾如果经过血循环到肝脏进行处理。如果一直看、一直看的话,肝脏处理不了那么多,那么就有残留,就是我们讲视觉的毒素。那么这个毒素经过肝脏处理不了以后再进入血循环,那么这个血液就带有毒素。那么这个毒素干什么了呢?这个毒素通过血液循环会麻痹神经,我们视疲劳不是眼睛累,是整个神经被麻痹、神经瘫痪了,所以视疲劳全身累是神经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审犯人用强光照这一环节,那么强光照它不是眼睛视网膜受到伤害了,不是蓝光危害,是整个神经系统瘫痪所引起的疲劳,这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小的疲劳,我们眼睛是红绿蓝三色,实际上我们神经处理的是四色,四色就是红和绿、黄和蓝是对色,另外黑白也是对色。那么如果眼睛长期看红的,比如外科医生长期看血,感红的这个神经细胞,不光是视网膜的问题,神经细胞本身的连接也会出问题。所以长期看红的以后,他的感红神经系统被破坏了,就疲劳了。那么这个感红的神经系统疲劳以后,他的眼睛会有巨大的反差,会看到绿色,这是大脑神经运作疲劳处理的结果。所以分两块,一个是神经本身的疲劳,一个是有很多垃圾经过血液循环以后,整个全身的神经疲劳。舒适度是心理量,所以我们不能把疲劳和舒适度混为一谈,这是我看资料学习的结果,跟大家分享。

Q7:LED灯到底有没有蓝光危害?

何开钧:蓝光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到底有没有蓝光危害?我看有些企业标出:要做一个防蓝光的自然光。自然光本身就有蓝光,防蓝光怎么会是自然光呢?搞不懂。

萧弘清:关于蓝光问题,我们拿出试验室检测出来的科学数据、甚至现场检测验证,向台湾的卫生主管单位讲市售LED灯具及LED球泡的蓝光含量没那么严重,比荧光灯来得还少,但医生还是半信半疑;也有坚信蓝光会产生生理危害影响的大学教授不但不接受科学数据,还到处上广播,上电视,宣传他的台灯是最好的,甚至鼓励学生戴黄色滤蓝光眼镜。这个就有点走偏了,从小就让学生戴个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心态上就偏差了,也不符合真实的世界,所以这种错误的观念是更糟糕的一件事情。

任艳:现在欧普的LED照明产品实际上都是没有蓝光危害的。我们所有的行业规范,地区规范,实际上都已经大于国标的要求,都跑在了国标的前面。但我们反思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用正常光谱的照明产品照射在蓝色桌椅上,然后自然反射的那些蓝光环境,那会不会有影响?这其实是一直有点困惑的问题,需要专家的解答。

林燕丹:光对人眼的视觉发育这件事情上我们还有太多未知的东西。当我们人为地不分场合地给孩子戴个防蓝光眼镜,或者过滤掉某一些波段时,有可能由于我们不充分了解这个机理,导致了他失去了某一些细胞发育的能力,我觉得这种结论在没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基础上,是不好去下结论的。

关于教室室内装潢颜色的事情我补充一下,这个包括了墙壁的颜色和桌面的颜色,它可能会影响到光谱的一些输出,但是如果光源本身的光谱整体上并不会有大剂量蓝光危害的量的话,那么不管经过多少次反射,我认为它的反射量,应该也不会达到危害级别的,这是从辐射量的这个层面上来解释。

从反射材料的颜色选择来说,它其实是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另外一个领域。瑞典的隆德大学的建筑系,对建筑色彩的应用非常在行,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做了大量的关于色彩对人心理的一些研究。所以我觉得这部分考虑到光谱是其中一个维度,但在未来的话,可能还是要建筑界的人在这部分做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才能得到相应的结论。像咱们许教授也是跟建筑相关的,我觉得是不是许所长后面也可以联合一些建筑界的人,做相关的这些研究,我认为它属于光环境的范畴,而不仅仅属于照明的范畴。

未完待续...

扫码抢先预登记

锁定「光.健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席位

56_副本.png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