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LED照明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全球许多照明厂商不仅投入LED照明领域,也看好智能家居产品,纷纷发展智能照明应用,推出智能LED灯泡。环保科技公司Nanoleaf绿诺在Nanoleaf One之后推出了一款设计非常前卫的智能LED灯泡Nanoleaf Bloom。
Nanoleaf
Bloom没有采用中间硬件或者应用程序操作,只是利用既有的一般灯泡开关切换即能控制,是一种“更智能”的智能灯泡。除了智能控制,Nanoleaf
Bloom并没有改变对节能的追求,依然是“全世界最节能”的智能LED球泡,本期的评测我们将对Nanoleaf
Bloom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拆解和深度的评测。
Nanoleaf Bloom产品信息
本次拆解与测试,由佛山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工程师胡晓坤及其团队操刀。
闲话少说,以下是文章正文部分。
先来看看产品与点亮图吧。
放到电子称上,先看看其净重:
接下来看看点亮的效果:
在白天有灯光影响的环境下,可能亮度感觉不够,没关系,来张防风测试罩里面的:
对哦,同事说有点刺眼,估计是因为没有灯罩,灯珠裸露在外所致。
本期导读
整灯测试
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对产品进行一个全方位测试。
光生物安全
先看看能不能通过IEC/EN 62471 光生物安全的测试:
测试没有问题,通过,下面是详细数据:
光学参数
为保证精确度,分别采用了积分球和分布式光度计进行光通量的测试。
积分球和分布式光度计因测试方法不同,数据有轻微不同,但基本都是接近的,光通量1145 lm,光效114 lm/W,色温3015K,功率10.28W,PF值为0.92,CRI 82.3, 与铭牌上标识10W,1200lm,3000K,CRI 80基本一致,光学参数表现十分不错,相当于100W白炽灯或者30W节能灯的亮度,符合自称“全世界最节能”的称号。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报告:
本期导读
[NT:PAGE]配光曲线
阿拉丁评测室:虽然行业一直在鼓吹LED的光效,但对比过往众多的产品测试中,实测光效达到114lm/W,这款还是属于第一个。不过企业方对于这个数据,提出了质疑,认为此次测试光通量低于产品的实际光通量,对此,实验室收到反馈后又校正了仪器并重新测试,不过参数依然与之前所测没有出入。为保持公正客观,特将企业方所提供的报告数据一并呈现以供大家参考。目前,不同的测试设备,测出来的参数有时会有一定的差异,评测室认为,这有可能是两次测试数据不一致的原因。
EMC测试
EMC测试结果均通过标准要求,这个在后面的拆解中就会发现,相应的EMC对策都有体现,部分数据如下:
辐射骚扰(CDN法)测试数据
传导测试数据
本期导读
[NT:PAGE]泄漏电流
现在就需要开始安规的测试和拆解了,虽然之前有前辈拆解了Nanoleaf One时产品的耐压和漏电均没问题,但我们还是测试下吧。
泄漏电流(测试了通电、不通电、极性正确、极性错误4个模式):限值0.7mA,实际测试远远低于,均通过(IEC/EN 62560标准并不要求这个测试,但基于严格要求,我们还是参考了灯具标准做了这个测试)。
耐压测试
耐压测试:标准要求为4U+2000,那么应该电压设置为2960V,在实际操作时我们提高了要求,电压设置了4000V,时间为1分钟,产品表现良好,通过了测试,在打耐压时,虽然将L/N用铝箔短接起来,对PCB外壳打耐压,但因为LED的导通电压十分低,所以灯珠也是亮的。
灯头测试
跟李工讨论评测方案的时候,我们最担心的是灯头的扭力,之前的Nanoleaf
One在拆解时灯头扭力测试在1.24Nm时已经可以听到到球泡嘎吱作响,扭力不合格,不知道这次Nanoleaf Bloom的表现会怎样呢?
先看测试图:
扭距3Nm,时间1分钟,通过测试,不过同事手握着灯泡时,PCB的棱角让同事的双手倍感压力,但总算坚持了下来。
然后,我们再来做下灯头的拉力测试,40N,1分钟,先告诉结果,是通过的:
本期导读
[NT:PAGE]Nanoleaf Bloom拆解
接下来看看灯泡的拆解部分。
玻纤板外壳。
看到网站上可以打开成五角十一面(网站讲五角十二面)的梅特隆立方体,也想让每一片舒展开,拍一个更好的角度,没想到稍微一压,其中一片就直接断开了,这个样品只能用于材料测试,其它的测试没法进行了。
(此图片为第二个样品拆解后)
如果对比Nanoleaf One的拆解,会明显发现与Nanoleaf Bloom的不同,因为Nanoleaf Bloom的驱动电路有很大改变,并且增加了调光控制部分,在产品的组装方式方面也有很大改变。
Nanoleaf One 内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到驱动电源的改变,这里就讲下之前讲到的对EMC的对策处理:
整个EMC在对策处理上用料毫不吝啬,对传导、辐射、浪涌等有相应对策处理,保证了整个电路的完整和EMC的良好表现。
驱动电源采用了Richtek台湾立錡的电源管理IC RT7237A,调光电路采用了Microchip美国微芯科技的PIC240F04KA200,整体方面设计稳定可靠,效率高,整体性价比高。Nanoleaf Bloom也是世界第一款可以直接用普通两档开关调节灯泡亮度的LED智能球泡,普通电源开关可以调节和锁定亮度,连续按3次开关,Nanoleaf Bloom更会开启夜间模式,变身温柔小夜灯,灯泡的亮度为总亮度的5%,耗电量仅为0.5w,十分节能。
电路板上结构检查,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均符合要求。我们重新拆解了一个样品,用于检查驱动电源与LED灯珠PCB的距离和电气间隙,再就是温升测试了。
本期导读
[NT:PAGE]温升测试
下面做温升测试,我们在拆解时需要更加小心了,不能再将PCB给掰断开了,但开始的步骤还是需要从拆开灯头开始,然后我们采用布设热电偶的方式,采集温度参数:
布设热电偶完后的Nanoleaf Bloom,像不像八爪章鱼?
布设热电偶完后,开始进行温升测试。
输入电压为240V时,温升测试工作大约30分钟后,整个灯的功率降低到了8.5W左右,下面的温度曲线图能明显看出来:
另外,在100V电压情况下又进行了一次测试。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最高的温升也没有超过80度,即使LED灯珠和灯珠后面的散热铜片,温度也只有70度不到,温升控制得很好。
温升测试的时间,也不要闲着,之前拆解时不小心把LED灯珠PCB折断了,对这个只用铜箔做连接的方式感到担忧,所以我们再安排一个测试,对这个位置做一个压力测试,看看能不能抗得住:
40N 1分钟,完全没有问题,仔细检查发现,每一片PCB的是靠咬齿来互相保持,对这个力度当然没问题。
通过万用表测试发现每一个LED灯珠PCB面的3个LED灯珠为并联,然后11个面再串联,组成LED灯珠电路。看看驱动电源到LED灯珠PCB的输出参数吧:
LED驱动电源输出工作电压33v,工作电流258mA。
本期导读
[NT:PAGE]灯泡各部件测试
接下来对灯头塑胶、驱动PCB、LED灯珠PCB做一下材料测试,结果都是通过的,照片供观赏:
灼热丝测试
针焰测试
测试后样片
球压测试
球压测试后压痕投影
塑料外壳对焦图
塑料外壳压痕直径
PCB压痕直径
LED压痕直径
LED&PCB对焦图
本期导读
[NT:PAGE]灯珠拆解
整灯测试完成了,我们还需要对最重要的LED灯珠做一个拆解:
芯片剥离
下面用丙酮来处理封装胶水和色粉,处理后的LED灯珠,不过下手剥离封装胶水时用劲过大,把金线基本都扯断了,还有部分没断,也就不再重新处理了:
下面是在高倍显微镜下的LED芯片图片:
总结
与市面上众多智能LED灯泡选择用上千万种色彩调节、网络蓝牙连接、安全警示等应用不同,Nanoleaf Bloom选择了只是调节亮度,并且不需要连接网络、下载APP应用程序来操作,也没有其它控制硬件,采用了最接近原来使用方式的控制方法,即使老人和小孩也能轻易上手,不得不说是另一种亮灯的艺术。多面体的外观更是赢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文艺范十足的造型,也会广受年轻人的追捧。据说使用寿命可达23年,Nanoleaf Bloom也能成为你的传家宝了。至于购买成本方面,288元的价格虽较智能LED联网灯泡便宜,却也比非智能LED灯泡高出不少,国内消费者接受会有较大的难度。
最后,感谢佛山市沃特测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安规工程部、EMC工程部、能效性能工程部同事的配合与支持。
沃特测试2015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展位号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