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Roland Haitz(罗兰·海兹博士)去世,LED界一颗明星就此陨落。
海兹博士曾在2003年统计了从1965年第一只商业化LED到2003年LED的产业数据,发现每经历18至24个月周期,LED亮度翻一番。由此著名的“海兹定律”浮出水面:LED的价格每10年将为原来的1/10,输出流明则增加20倍。这一定律也被称为LED界的moore(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据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LED总产值规模将达到4134亿元,且价格仍会继续下滑,“照明产品,像球泡灯、灯管类的,这两三年年均降幅40%,灯珠(封装器件)价格也有20-40%的年均降幅。”GGII研究员李生发告诉笔者。
这样看来,海兹定律有一定的准确性。
海兹博士的这一预测是基于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海兹定律类似于摩尔定律,(虽然这是海兹博士个人的预测,但是)从事后行业的发展来看,也确实是按照这一方向再走。”广东德力光电副总经理叶国光说。
“这两年这一定律的局限性慢慢显现出来了,LED发展至今,在技术上和成本上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或降低,”叶国光认为,到2020年以后,海兹定律或可能淡出历史舞台。
就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博士看来,海兹定律更适用于国外LED行业,因为国内的市场化进程较慢,且受到政府的影响较大,市场情况更为复杂。
事实上,海兹定律的存在,虽然只能算是推测,不能作为准则或自然法,但仍得到了LED业内人士的公认。这一定律对于LED产业发展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仔细研究过这一定律的从业人员,可能会对目前行业的状况更为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