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建遇上博物馆

2015/8/27 11:20:02 作者:伍必胜 曹树仁 来源:晶谷科技(供稿)
摘要:当古建遇上博物馆,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作为"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项目承办单位,晶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8月18日前往故宫博物馆钟表馆(奉先殿),对陈列空间的照明调研。

  古建筑本身作为文物古迹,在照明设计中最难处理效果与保护的问题。同样,这个问题在博物馆照明也非常突出!

  当古建遇上博物馆,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作为"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项目承办单位,晶谷科技(香港)有限公司2015年8月18日前往故宫博物馆钟表馆(奉先殿),对陈列空间的照明调研。

  奉先殿,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建筑面积1225。00M2。 陈列英国、法国、瑞士以及清朝造办处、苏州和广州制造的清代钟表共一百二十三件。体现了18世纪至20世纪初世界钟表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著名的清铜镀金写字人钟即在此展示。

  作一座知名的古建筑里的钟表展馆,其照明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

  ·从眩光,照度,色温等方面综合考虑,突出照明效果,营造舒适的光环境

[NT:PAGE]

  一:古建筑保护

  在高高的木质天花造型上,看不到一盏灯!

  古建的天花有丰富的造型,通过通过上照式间接照明,为整个场景舒适的环境照度同时,天花木结构造型也得到了充分表现。

  设计者通过引入一部分自然光作为补充。以减少用灯数量(灯具安装及工作发热可能木质古建造成损害)。

  自然光通过滤光窗帘进行了紫红外线过滤以及弱化处理,后殿加装暗色帘布。

  二:眩光控制

  展柜区的灯具布置在上部的隔板内,减少眩光

  但是,出现眩光的空间还是比较明显:

  首先,自然光线柔和度不够,有轻微眩光。室内人工光的补偿不足,由于对比度过大造成眩光。可通过提高人工照度,减少对比,增加舒适度。

  前厅两个空间地面实测数据,通过实测发现平均照度10-15Lx,严重不足!

  在不破坏原构件的位置增加灯具,通过间接照明及漫反射,提高环境照度

  其次,室内各种眩光也比较明显

  对着观众浏览方向的投射灯,造成直射眩光 过于聚光的投射灯,造成亮面反射眩光

  通过调节灯具的投光位置方向,配置大防眩角灯具,可将这个问题解决

[NT:PAGE]

  三:照明均匀度

  除减少眩光外,照明均匀度也是营造舒适,柔和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

  非陈列区过暗

  窗边过亮,其它区过暗

  明暗对比过于强烈,会给观众造成视觉疲惫,均匀柔和的光环境是空间必需的

  四:色温一致性

  由于空间有自然光,还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光源(传统卤素灯,节能灯,LED灯具),造成光色混杂

  偏白的自然光与偏黄的卤素光源

  偏黄的展柜顶部光源,低色温的内透光

  考虑整个空间自然光,人工光实际情况:

  ·自然光色温偏光,多数情况大于4000K

  ·陈列区以金属展品为,色温可适当偏低

  该空间可采用3500K色温的灯具,或者在门口,窗边等区域采用4000K,其它相对较暗的空间采用3000K色温的灯具,做好过渡。

  布灯时,尽量采用同系列光源,这样,色温会纯正一些。若实际无法统一,应需对不同系列灯具色温比对,作好控制

[NT:PAGE]

  五:显色指数

  整个陈列区钟表展品多,应采用显指大于90的高显色光源及灯具。而且场景中红色较多,若使用LED光源或节能灯时,应注意R9的大小。

  但是从实测数据来看,很不理想,其效果也不尽人意

  除使用卤素灯区域外,其它空间显色指数都不达标!

              演示区实测数据                      铜镀金象拉战车钟展区数据

  在实际调研中,与馆方展陈负责人员沟通,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调研,深感照明在古建与博物馆的重要性,而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却任重道远!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