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朗文光电技术总监 韩柏光

韩柏光
广州朗文光电技术总监
朗文全球设计支持中心首席设计师
全国高级照明设计师同学会会员
广州光学学会会员
华人照明设计师协会CLDA专业会员
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Affiliate会员
上海交通大学广东校友会青年俱乐部执行副主席
有一名伟人,26岁即已经取得了数学和物理的巨大科学成就,成为了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超级引擎。被苹果砸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亲,你是用苹果在看这篇文章吗?希望你看完也有所感悟),当然,也是他发现了RGB三原色理论,可能真的就只是一个瞬间,他拿起了三棱镜,对准了窗口照射进来的太阳光束,他就感悟到了,这是神一样的境界。
大家知道佛家以释迦摩尼为祖师;儒家以孔子为圣人;练武的人以关公为武圣。我想我们做LED舞台灯、景观灯以及做LED显示的人一定要以牛顿为圣人。我们基本所有的产品都基于他发现的大自然规律。
牛顿用三棱镜收获了一个科学原理,科学太枯燥?那咱说点动听的吧,也有人用三棱镜收获爱情的。《寻秦记》中项少龙给善柔姑娘的手上创造了一条彩虹,获得了姑娘的芳心。你有试过,在你的异性朋友手上投射一条彩虹吗?
有人会说,还是房子和车子实在,可以抓在手里,也可以一直守着。彩虹太虚幻,一晃就没有了,追逐彩虹,那是文艺女青年才会做的事情。
可是我们倒过来想一想,一间房子一部车那只是私有的,对大众没有广泛的价值。天空中的一条彩虹呢?是的,它不创造GDP。但那是大家的,平淡的天空中出现一抹彩虹,那得创造多少美?那是多少颗心灵的共鸣和感动?
创造幸福的瞬间不正是和谐社会的内涵吗?这得值拍一部大电影的钱吧?我问过,首都的朋友们说值,拍拍拍,众筹好了。
[NT:PAGE] 于是彩虹电影来了。
公元2015年8月3日周一,傍晚,下过零星小雨,霾都北京出现了彩虹,朋友圈短短十几分钟内被刷爆。
住家的,走路的,开车的,都停下来观看,拍照,发朋友圈(你那天也被彩虹震撼到了?哦,好的,谢谢)。
若干年以前的名人们也发过他们版本的朋友圈,李白说: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雍陶说: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同样的新闻也上了CNN等敌方口舌网站(都被屏蔽了一般人看不到,我看到了,注意听,此处有嘘声),地球人都知道北京这么一个灰蒙蒙的地方出彩虹了。原文标题是“The wonder of a rainbow in Beijing”(我就不炫耀自己的烂英语了,wonder这个词你们懂的,就是不可思议,奇迹,奇葩的意思),意思就是“太奇迹了吧?北京都能出彩虹?”
我想大家有的看到那一幕一幕的街访了:
老人家说,很多年没有看到彩虹了哟,这个比爱派克蓝好看;
小朋友说,原来这就是彩虹啊?比书上的和电视上的好看。
河北老乡说,彩虹仙女,什么时候上我们老家那去,保准他们看傻眼。
连我的在环境监测中心工作的朋友都笑了,PM2.5不用测都知道数值很低啦,今天的数据总归有人信了吧。
大众看的是热闹,设计界的朋友则讨论了门道。
我估计一定有甲方发微信跟景观设计师说,"这么奇幻美丽的色彩,这就是好景观嘛,你看怎么设计到新的方案里?"
景观师一定会这么回他,“这个是光啊,不在我的专业范畴哦,我问问做照明的朋友再回复您。”
我估计也一定有萌妹子发微信给他做照明设计师的男友说,"你们公司不是做照明的么?天天跟我吹你们拿了多少大奖,你能搞个彩虹来看看么?(此处献吻若干)"
好像按照她的理解,照明设计师应该是这样的,轻轻一挥手,彩虹即可完工。
(推心置腹告诉你的哦)有照明设计师是这么回复的,“这个啊,往空气上打肯定是不行,楼面嘛,没看到过案例资料啊,很难实现吧,我问问灯具厂家先,估计得用数字化投影仪,这个造价高,可行性低,预算通不过啊,设计完了可能还得自己再改一遍,找罪受,不好弄”。
嗯,说得蛮有道理的,的确是不容易,我们来看看已经这么设计的?找找可能性?
旅游策划导演说,咱们的溶洞里面,需要这样的彩虹,让空间显得更宽,更美,可以在地下空间模拟出夏天雨后的傍晚。
[NT:PAGE]照明设计师说既然花儿会凋谢,彩虹也是昙花一现,那么结合一下,咱设计一朵花来照射一个彩虹在地面上来一个“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图:南瓜照射地面的彩虹
汇报主题也想好了,就叫做,“让自然之美触手可及”,汇报的时候这么说服拍板的领导:"尊敬的领导,您想象一下,夜晚,你和家人在散步乘凉,一抬头就看到了,一道彩虹出现在对面的楼上,您也会有多少的心动吧?彩虹依旧是几天前看到那个彩虹,拥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但它依然让孩子们感到振奋,大家也总是会喜欢这条可以看见散步的小道的,可以感受黑夜中彩虹的魅力,也可以保留无尽的遐想空间,寻找彩虹似的梦。"
说了这么多,你想问了吧?这个能行吗?文字不好表述,咱上图看看光效,看完光效,咱看看视频。
灯具照射的弯弧型的彩虹
灯具照射的直线彩虹
希望你们喜欢缔朗制作的彩虹,感谢您的阅读和转载,也期待你们的共鸣和真知灼见。
感谢三位实习生素材制作和文本供稿,他们是四川美术学院孙浩,周菡利,李洁。也感谢首都在2015年8月3日那一抹难忘的彩虹,欢迎彩虹仙子再来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