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成为飞利浦?

2016/2/18 10:28:39 作者:张焜杰 来源:荷事生非
摘要:安东趁一次世界大战、国际情势动荡不安之际,大举出手并购,扩充飞利浦产能,带领飞利浦站上世界之巅。之后,又与通用电气、欧司朗的太阳神卡特尔协议,巩固其在照明产业的利润。然而,飞利浦依然只是个没有个性的零件供应商,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

  飞利浦的收音机工厂。 (图片来源:飞利浦官网)

  安东趁一次世界大战、国际情势动荡不安之际,大举出手并购,扩充飞利浦产能,带领飞利浦站上世界之巅。之后,又与通用电气、欧司朗的太阳神卡特尔协议,巩固其在照明产业的利润。然而,飞利浦依然只是个没有个性的零件供应商,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利。

  登峰造极:用电波征服世界

  1893年,爱迪生的死对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公开发表了一种无线通讯的方法;1906年圣诞前夜,加拿大科学家范信达(Reginald Aubrey Fessenden)向世人展现了第一次的无线电台:他利用无线电,广播了自己用小提琴拉的平安夜,并且朗读了圣经。

  一次大战结束之后,无线电广播成为了一门新兴的事业,而飞利浦的研发实验室NatLab可没有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无线电收音机的真正普及,在于发明了能够放大电子讯号的真空多极管。而飞利浦以及通用电气(GE),则是当时掌握最多真空管制造技术与专利的公司。

  飞利浦在1926年推出的多级管Pentode。(来源:飞利浦官网)

  自1913年飞利浦成立NatLab物理实验室以来,其在真空管领域有着巨大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大量的国际专利。在无线电领域,飞利浦虽然不是第一个投入的先驱,却是商用无线电真空管的最大制造商之一。

  是「之一」,不是「唯一」。另一个庞大的对手叫做RCA,来自于美国通用电气集团;又一次,两大电子帝国在无线电领域上面狭路相逢,而且,在一些关键领域上,飞利浦处于劣势。

  才刚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美国人民对于自己打了一场「欧洲战争」感到无法释怀,于是整个社会重新拥抱了孤立主义:欧洲人别管美国事,同样地,美国人也不管欧洲事。面对新兴的无线电竞争,这次通用电气很快就对已非吴下阿蒙的飞利浦提出了专利授权邀约:

  飞利浦可以在全世界(除了德国)自由使用通用电气与RCA的无线电专利;条件是,飞利浦必须完全放弃美国照明市场。通用电气想把欧洲送给飞利浦,藉此换取大西洋西侧的偏安。

  面对竞争对手这么重大的「让步」,安东想也没想就同意了。1925年,就在成立了太阳神卡特尔的隔年,飞利浦正式得到了通用电气的授权;如今,在灯泡以及无线电的领域里,飞利浦都晋身为世界级厂商。

[NT:PAGE]

  飞利浦收音机:品牌的时代

  从1922年赫拉德退休后,安东调整了公司发展的策略。过去,飞利浦着重在于生产真空管、以及通讯阀这些电子产品的「零件」;而在1927年,飞利浦开始生产「完整的产品」。

  在1927年9月的乌特列支(Utrecht)商展中,飞利浦公司第一次向世人展示由飞利浦设计、制造的收音机;同时,成立了短波电台PCJJ,用各种语言对全世界广播;隔年,电台开始了一个周日节目《Happy Station》,邀请特别来宾访谈、介绍荷兰生活、播放热门歌曲。

  1927年飞利浦所推出的第一代收音机(来源:飞利浦官网)

  当年这个「收音机加上广播节目」的组合,简直就像现在的smart phone + app一样相辅相成。从电子零件制造商转型成为消费性产品制造商,广播电台里营销着自家生产的收音机的广告—1927年,可谓是飞利浦经营品牌的元年(注)。

  生产一个完整的收音机,听起来容易,但是并非如此。你若有机会,找一部1931年拍摄的纪录片《Philips: Radio》来看,绝对会惊叹不已:

  首先,在飞利浦收音机工厂里面,工人们加热着硅砂来制造玻璃、数十个玻璃师傅正在卖力地吹制着玻璃管(用来制造放大电子讯号的真空管)。才在感叹这真是门高难度的工艺,三分钟后,画面切换到飞利浦的自动化玻璃管制造设备——刚刚那些费尽师傅功夫的玻璃管,在这个工厂里面被飞快地用模具吹制好了,而且每个都一模一样。

  整个影片将近三十分钟,你可以看到飞利浦是如何从一堆砂石变出一台巨大的收音机(1927年原型机),我个人相信,当中的工作流程绝对超过一百站。半成品被巨大的输送带还有缆车在不同的厂区内移动着;巨大的管线供应着高温的气体;工人们熟练地绕线、组装、点测——这座工厂,就算搬到现代,也绝对是个现代化工厂,可以想象在1930年代,飞利浦收音机工厂让荷兰人多么骄傲。

  总裁安东、飞利浦,绝对不是心血来潮就决定要做个收音机来卖。若是看过这段影片,你会看到当中有太多的生产技术、工业管理、计算、以及巨大投资。生产一整台收音机的飞利浦,可不只是把零件买来组装,而是几乎生产了每一个零件:Everything is made in Eindhoven。所以,他们可以自豪地拍胸脯向全世界保证收音机的质量:各位观众,这就是这个时代尖端科技的结晶。

  收音机的生产之旅到了最终站,工人们在扩音器(speaker)的表面,镶嵌上了一个巨大的圆形纹饰:飞利浦圆环(the Philips Circle)。

  1931年推出的「礼拜堂型收音机(Chapel Radio Model 930A)」,是当年最畅销的机种。(来源:维基百科)

  飞利浦圆环是飞利浦的第一个商标,从1926年起开始被使用,将近一百年来历经多次修改,但是圆环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动:一个圆环包覆了四颗星星,在三条波纹上下闪耀。

  三条波纹,象征着无线电波;四颗星星,代表着在夜空中充满了承载电波的乙太(ether,古人认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叫做乙太的物质),让无线电波在空中环游世界(外圈圆环)。

  一开始,圆环形商标只被使用在收音机以及真空管产品上;后来,随着收音机销往全世界,集团越来越大,公司决定让飞利浦圆环成为整个集团的商标:飞利浦圆环加上飞利浦的字样,外面再用盾型包覆,就成为了「飞利浦之盾」。

  飞利浦不再只是一个零件工厂。她是一个代表尖端科技创新的品牌。

  飞利浦商标的演变:圆形图案即为飞利浦圆环。(来源:飞利浦官网)

  大萧条:黑色星期一

  1929年10月28日,喧嚣了整个二○年代的经济盛宴嘎然停止,美国华尔街出现恐慌性抛售股票,道琼指数单日下跌12%,美国各大财经巨擘进场护盘;次日,黑色星期二,护盘宣告失败,恐慌性卖压让指数再下跌12%,当日蒸发了140亿美元;当周交易结算时,美国股市价值损失高达300多亿美元,正式宣告了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到来。

  大萧条席卷全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美国失业率高达25%,有些国家甚至高达33%;国际贸易锐减50%,农作物价格衰退60%。数百万的学生辍学成为童工维持生计,社会治安败坏,人民受不了破产的痛苦而自杀。这场巨变,让全世界经历了一次比种族清洗还严重的毁灭,堪称一场经济大屠杀。

  而飞利浦总裁安东,也正经历了他一生中最艰辛、痛苦的时期。

  安东?飞利浦,来自于一个富裕的家族;年轻时到阿姆斯特丹学习证券交易,本来很可能成为一个股票交易员,命运却让他来到南方的安荷芬,与父兄一起打拼事业。38岁就让公司股票上市,44岁让飞利浦成为欧洲第一。将近四十年的飞利浦生涯,安东遭遇过许多的挑战和危机,都能凭着犀利的谈判能力与优异的商业天份安然度过。

  可是大萧条,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挑战。

  安东老了,累了,意志消沈了,他选择了闭上眼睛,不想面对这失落的十年。从30年代开始,飞利浦的公司大权,慢慢落到财务长法兰斯?奥顿(Frans Otten)身上。

  1920年代时任飞利浦财务长的法兰斯?奥顿(Frans Otten)

[NT:PAGE]

  财务长当家

  当飞利浦遭遇衰退的时候,安东派人到美国,向他的商业伙伴通用电气(GE)学习经营管理。安东的结论是,如今庞大的飞利浦已经不是靠家族力量可以维持的公司了——必须要引入外部的专业经理人。

  法兰斯就是一个这样的人选。他是工程师背景出身的财金人。1924年加入飞利浦,次年与安东的女儿结婚,成为安东的女婿以及心腹。

  1931年,飞利浦成立满四十周年,总裁安东?飞利浦宣布,因为大萧条,取消四十周年庆,同时,进行全球裁员:从两万人裁减到九千人。

  景气衰退之际,就是比谁气长的时候。

  财务长法兰斯掌握实权,飞利浦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樽节行动,包含裁员、缩编预算、关掉亏损的办公室;同时,为了解决世界各国提高的关税壁垒,飞利浦改变了过去由荷兰总公司生产、供货到世界各地分公司的策略,改成「当地生产、当地销售」,降低了运费以及关税。

  法兰斯用尽全力节约公司开销,可是他不想让飞利浦成为一个没有未来的事业。在这波紧缩政策里,飞利浦砍了各式各样的预算,却最大幅度地保留了研发预算给NatLab,这个决定拯救了飞利浦于大萧条之中。

  北海小国的电子产品席卷大西洋两岸,造成一波飞利浦热潮,这家荷兰公司推出了各式各样前所未见的新产品:1932年,飞利浦收音机销售突破一百万台;次年,收音机的真空管销售突破一亿个;公司推出车用收音机,同时输出电信设备;照明领域中,公司推出了霍斯特博士发明的气体放电灯;30年代,公司开始生产医疗用真空管,同时开始生产医疗用的X光机;1939年,飞利浦推出第一支电动刮胡刀,大获好评,员工人数成长到四万五千人。

  你可以想象吗?在这失落的十年里,飞利浦电子公司击败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公司大小事,交由女婿法兰斯打理;如今,对于进入半退休状态的安东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接班人。他最属意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弗里茨(Frederik Jacques “Frits” Philips);然而,才三十出头的弗里茨实在是太年轻了,无法一下继承这个电子帝国。老安东打算再撑个几年,等待弗里茨的养成完成。

  人算不如天算,时代不允许安东慢慢来。

  注:飞利浦的世界广播节目《Happy Station》,自开播以来,历经两次停播,如今依然屹立不摇,成为全世界最长寿的广播节目。

  相关链接:

  飞利浦发展历程:曾如何“变身”欧洲最大照明公司?

  揭秘飞利浦最初二十年:从灯泡工房到欧洲第三大照企

  飞利浦前半个世纪的生存策略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