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大师被“封闭”两小时 “调侃”了什么?

2016/8/10 11:29:40 作者: 来源:阿拉丁新媒体
摘要:8月2日,第9期“阿拉丁微谈”开播。“阿拉丁微谈”由阿拉丁新媒体、新闻中心、杂志联合开办,针对行业热点话题,组织业内具代表性人物,进行微信群讨论交流。

  8月2日,第9期“阿拉丁微谈”开播。

  “阿拉丁微谈”由阿拉丁新媒体、新闻中心、杂志联合开办,针对行业热点话题,组织业内具代表性人物,进行微信群讨论交流。

  主题

  上海凭什么成为中国城市景观照明的排头兵?

  微谈阵列(排名不分先后)

  郭骅 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 副秘书长

  江海阳 一级照明设计师、2016年阿拉丁神灯奖提名委员

  叶勇进 广州设计师灯饰研究所、广州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初醒悟 上海晓醒照明设计 设计总监

  高枫 北京科可瑞照明设计 设计总监

  张庆强 深圳名家汇照明设计 主案

  杨晓明 启迪时光照明设计 设计师

  李旻奕 金东方智能景观 效果图设计师

  杨永波 滨和环境建设集团 总经理

  甄密肖 欧量(上海)照明 总经理

  李刚 江苏创一佳照明 副总经理

  斯琴 江苏林洋照明 销售总监

  主持人

  林丽旋 《阿拉丁·设计》 执行主编

  Topic One

  上海景观照明太艳太花俏?

  林丽旋:请大家用三个关键词形容来上海的城市景观照明?

  郭骅:

  李旻奕:城市地标、繁华、绚丽。陆家嘴无疑是上海地标、城市地标、城市形象。不过说实话,有点艳。

  杨永波:绚丽、动感、时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艳更热闹。

  杨晓明:不雷同、思维领先、有点花哨。建筑的灯光设计风格手法,相对独立,有变化,设计思维和技术相对先进。上海中心一侧的颜色略显花哨,东方明珠的颜色的确不好。  

  ▼金茂大厦的室内不错。

  叶勇进:夜明珠、东方不败、炫丽多彩。我看到的是天空中的灯光和建筑的造型,也看到了水的倒影。但,更希望看到,有光而产生的艺术效果及艺术文化。

  李刚:万国博物馆整体感觉还可以,陆家嘴侧我认为是糟蹋了这么好的载体!(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缺乏整体性!当然有历史原因。)

  斯琴:外滩灯光夜景在总体保持和谐统一的基调下,光源的运用着重表现建筑的结构美感,展现了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和中西合璧式等数十幢风格各异建筑在夜晚的无比瑰丽,与江中流动的七彩光影和江对岸的闪烁灯光,组成上海滩最经典的夜景。

  张庆强:时尚、科技感、层次分明。

  高枫:无序、艳丽、热闹。

  Topic Two

  各自为政就等于没规划?

  几座地标建筑出众在哪?

  江海阳:我们只谈浦东?那太缺乏全面意识了。浦东的城市照明在我看来是比较混乱的。因为全世界的商业金融区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做的,所以缺乏对比性。浦东的建筑是有空间梯度层级,离江近得低,离江远得高。这种空间层次在夜晚完全被照明破坏,因为大家,异彩纷呈。你有你的手法,我有我的颜色!难道这一块就没规划吗?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照明规划一落到实地就抓瞎了,此为混乱的原因。就因为他们谁也不服谁,所以才各具特色和手法。规律和变化,尺度和比例,张扬与约束,这些是照明手法中的重要环节。可惜,我还看不到。其实上海的城市照明无疑还是全国最好的。虹桥宾馆那块也很好,空间的主体很突出。静安寺也不错,光色统一浑然一体,与周边拉开距离,成为地标现象。

  杨永波:上海城市照明与上海的历史、背景、发展、个性密布可分,这几个建筑都是上海的地标。东方明珠、金茂比较早,采用的是投光手法;外滩万国建筑照明做过几次改造,照明手法一直比较忠实于建筑风格;上海中心最新,结合了媒体墙技术,节日模式很戏剧化。这些不同时期的照明手法,代表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各个时期的一些发展特点,也表现了建筑的地标性。

  郭骅: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这几年基本还保持着总体协调的特点,东方明珠是上海最早的标志性建筑,其建设的景观灯光,有其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上海中心,金茂大厦分别讨论也有特点,在建筑群体中缺少总体协调,有着各自为主的感觉。

  高枫:明暗度没有统一的规划,色彩也没有规划,各自为政。有显示屏做法,有线条做法,眩光比较厉害!单体建筑我个人觉得东方明珠还不错!

  叶勇进:上海一些地标建筑的照明,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海中心、万国建筑等上海地标建筑在照明设计上的特色,均是呈现了建筑轮廓,在这样高的建筑群上,有一幢是有艺术动感的画面,会显得更生动,让光艺术的效果与人群视觉互动。

  斯琴:浦东陆家嘴,现在已是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改革开放的象征,已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上海的聚光点。历经多年城市发展建筑的积累沉淀,众多上海地标性建筑相继落户陆家嘴地区。区域城市夜景随着城市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辉煌大气,现代繁华的新型现代化都市城区的夜景灯光特色。区域内楼宇形态多样,商务办公,休闲购物,参观游览,这些楼宇夜景格调明亮,风格和谐,动静结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李旻奕:缺乏统一感。

[NT:PAGE]

  Topic Three

  上海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照明无可比性?

  叶勇进:单体光效应该来说都可以,我们要看的是它的一个整体效果,这就是一个统筹规划与光管理、设计的问题。

  张庆强:每个城市及建筑、景观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是城市的性格,找到它们的性格并成功地创造与其相和谐的创作境界,才是城市景观照明的最终目的。每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在做照明时不知是考虑建筑本身多一些还是更多地强调城市空间照明的统一性,我觉得需要我们照明人去长期的思考和探索。

  郭骅:载体不同,环境不同,理念不同,机制不同,效果也不同。

  李旻奕: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审美。特别提一下日本的设计风格,灯光比较淡雅,可以对比一下东京晴空塔和东方明珠。灯光绚丽程度相差比较大,但是谁好谁坏也不可能有定论。文化,历史,欣赏角度都不一样。

  Topic Four

  评论上海城市景观光效好坏,谁最有发言权?

  叶勇进:我觉得“光”除了把建筑的这个外形照亮了,更重要的是让大众的视觉能够感受到一个建筑所展示的光艺术和光魅力。因为上海的城市景观与它的地理位置很特别,黄浦江两岸的景观建筑独特之一,所以产生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关键是现在的这种光只是现而无动感,全是“死”光。很多人晚到黄浦江,实际上就是看灯的效果。这也成为上海的一个晚间旅游景点,但是这个景点停留时间不长,很短。是因为建筑光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还没有达到。小蛮腰前几年刚开始的时候光效很好,非常不错,但由于业主要考虑商业的运作,所以就开始增加了广告,有人愿意投入广告,现在的效果就不如以前。

  初醒悟:我觉得灯光景观的主要欣赏者是民众,关于效果他们有发言权。如果做随机调查,对上海外滩、陆家嘴灯光的评价,应该在国内是最高的。它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里。这也是灯光景观社会心理价值的最好体现。把这两个区域的灯光交给国内外任何一个”大师"统一规划、设计,相信绝对没有现在效果,民众的认同度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方面我们应当谦虚地向日、韩、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传承得越来越少。应该反思没有保留、继承的"大拆大建"是否正确。但,"色即是空"啊。

  杨永波:上海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许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经典建筑,现在众多现代建筑都很有特点。在照明上,学习时尚之都巴黎及政治经济金融之都纽约,有系统的规划,集中的管理,既突出个别地标建筑,又考虑片区规划,很多值得学习。

  李旻奕:不过,我觉得要和国际接轨的就要多向外界学习,但是也不能缺失中国特色。这是一道坎,毕竟现在国内也不乏优秀的作品。我更喜欢稍微淡雅一点的,太艳丽就变俗气了。今年业内最火的无疑是哈尔滨大剧院,可是普通民众又有几个知道?人们只有见识到好的东西了,才能辨别什么是好的。

  李刚:所谓老百姓喜欢,这句话太笼统,大家都是老百姓,都有自己的审美,但是审美终归是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我觉得小蛮腰、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的二次改造可能会跟现在不同。我们去欧洲看,很少有彩色的光,为什么?什么是经典?我们要思考。不过我觉得之所以民众喜欢,还是没有见到好项目。消费要升级,首先你得知道什么是好的,才能有审美。一个词——“见识”。

  Topic Five

  全中国照明设计师力量最大是上海?北京不服?

  林丽旋:有人说,上海是全中国照明设计师力量最大的城市,您赞成吗?那北京、深圳呢?

  甄密肖:设计师力量最大?北京会表示不服。从设计体量来说清华同衡一只独秀。

  北京的设计单位以中字头和大学院校为主要力量+外资设计单位。上海有同济和复旦,但体量没有清华同衡大。bpi是外资大典范;上海有郝老师;复旦有袁樵。只是方向不同。

  李旻奕:北京有常志刚院长一批相关人士。

  杨永波:我认为设计不分区域,只看作品。

  李刚:这种地域性的划分,我觉得缺少支点!

  叶勇进:上海从事照明的人来说是比较多,是不是成绩和成就最好,那就未必。

  高枫:北京和上海都有好的设计师和公司,没法分出来哪个地方更好。没有一个对比的基础,怎么比?人多就好吗?没有理论数据依据来支撑上海的照明设计师比北京多吧?体量来说bpi是可以。

  张庆强:我觉得深圳的设计力量还是蛮大的,有着良好的设计氛围,具有着很强的包容性、拥有比较前沿的设计资讯和理念。从最早的改革开放到现在积累了很多的设计经验。中国的家装设计之父余静赣先生最早扎根于广州、深圳,引领着国内设计潮流。照明设计离不开建筑和艺术,而国内建筑和艺术当以广州,深圳为领头羊。

  Topic Six

  有代表性的上海设计人/机构/灯具企业有哪些?

  其他城市的呢?

  甄密肖:bpi、黎欧思、城市之光、中辰;汪建平。

  李旻奕:栋梁国际照明;许东亮。

  斯琴:广茂达设计总监魏若华、胡新波老师。

  江海阳:初醒悟老师,汪建平老师、杜军老师、万芸老师。

  高枫:郑见伟、许东亮,施恒照。上海的我觉得bpi、城市之光、黎欧思;大峡谷、乐雷、品能;初醒悟老师,广茂达这几个公司或者个人都还不错。

  统筹 | 邓淑欣

  设计 | 何 璐

  出品 | 阿拉丁新媒体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