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夜渡 以河流为主脉的城市旅游灯光之我见

2016/12/30 11:36:16 作者: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摘要:本期《巡光计》,设计师实地走访、勘察了天津海河两岸的照明现象,结合曾经游历的威尼斯运河景观,通过古今中外依水而筑城市的变迁,思考当前以河流为主脉的城市旅游灯光的现状及发展。

  城市水系的变故

  世界上多数城市都是伴水而筑,比如在大河大江之畔的上海、武汉、开罗、巴黎;拥有人工开凿运河的苏州、扬州、威尼斯,还有一些荒漠地带的城市,比如以色列的拿撒勒、耶路撒冷;或是已经荒芜的秘鲁马丘比丘,这些都是靠地下水维持生命的城市。水成为古今中外城市选址的重要考量指标,这是人类的生存天性,而我更关注的是水系和城市关系的时代更替。

  以前水系是在城市外围做屏障,现在则成为城市核心区的景观;以前水系是为了航运和饮用,现在这些作用已不复存在,于是水系就成了天堑,需要桥梁来沟通两岸。以前人们不愿意住在水边,因为木结构房屋耐候性太差,难以抵御洪水和强风。现在不一样了,城市里卖得最贵的建筑就是濒水而建的高层楼宇。环境变了,人们生活标准变了,本来是传统城市重要命脉的水系,如今只有风景线的作用。其实水系只是转换了角色而已,以水系为主脉的城市空间衍生出了更多丰富的内涵,经济区、开发区、历史区、港口区、工业区,依然是以水系为城市的未来导向,今天的水系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滨水的建筑形成城市界面的割裂,又成为新的观察立面,建筑的亲水性又让其本身的设计多姿多彩。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群体多数诞生于沿河一线,形成密集核心区,就像上海浦东的地标建筑林立。与水系的结合让空间更富层次感、更立体化:隔岸相望,开阔的视域、流动的水面,形成视线互动,让城市更有可能向多维度转变。

  以天津海河夜游为例

  天津海河的夜景观设计打造已经推进了近十年,沿线建筑照明丰富多样,不同手法并陈。有过时的勾边体现建筑的轮廓照明;也有投光显示建筑的体量照明;有非常生动的细节照明;也有在历史街区上采用陶瓷金卤灯,利用高显色性体现石材的质地和分量;有彩色灯光渲染桥梁,成为视觉中的焦点,让城市一下子生动起来;还有各种景观灯树立在岸边,火焰灯、投光灯、立柱灯等等,种类繁杂。

  海河是天津的核心地带,建筑密集,载体众多,有以天后宫为代表的天津历史街区;有代表着殖民文化的望海楼教堂;有金融开发区,高楼林立、现代感十足;有仿古商业街区,将古典元素运用得娴熟自然。海河河面不宽,有很多桥梁横跨,而每座桥都体现着独特的形态,有开闭桥、横贯桥、钢梁桥、平底桥、拉索桥、石拱桥……桥变成了视线内重要的结构物。两侧建筑时而逼仄,时而低伏,时而单体呈现,时而连续成片。建筑与岸线,岸线与行人,行人与不同的观赏视角,视角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复杂的海河光环境。

  正是因为建筑载体太多、岸线过长、环境复杂,所以海河的夜游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意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各种照明手法和技术手段杂列。我在现场用台湾群燿科技MK350S手持式分光光谱计对灯光的品质进行了测量,还是发现了城市照明普遍存在的问题——光的品质令人堪忧。

  

  台湾群燿科技MK350S手持式分光光谱计,用它可以直观地观察环境中的光配比。照度、色温、显色性、动态分布、光谱坐标等等,功能强大。可以进行数据存储并导入计算机,界面清晰友好,是光环境观测的重要助手。

  我们的户外照明普遍不重视光的品质。首先是不重视显色性,单纯以节能为理由而忽略了城市中光的生动性,尤其是现在LED高色温路灯的大量使用,让灯光的显色性和亲近感大打折扣。什么是生动?树叶是真实的绿,皮肤是淡淡的红,生动是用眼睛感受的,是视觉在调节之后的心理愉悦。其次是对于照度和亮度分配不合理的漠视,没有通过照明条件形成合理有序的光照氛围,光污染现象较多。但是,比光污染更恶劣的是照明美学的丧失。

  城市照明强调具体的设计手法,常见的是建筑勾边,建筑自下向上泛光投射,或者从上向下洗墙。这些简单的照明手段可以提供城市的基础光,却无法形成光的气场。什么是光的气场?光的气场也就是空间的能量场,是光照亮空间之后,空间所能形成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海河的夜游照明只是做了一个基础光,缺乏深层次的灯光引导和创意,艺术性不足。值得认可的也就是“天津之眼”这座摩天轮了。以支撑塔为核心自上向下投光,形成圆环中心的最亮点;人字形支撑塔用光卡着照了几个关键转折,形态立即就浮现出来;而用线性灯勾勒出大圆环的轮廓,也不失优美。但是,作为背景的几处高层建筑的照明就显得和摩天轮格格不入了,简单的横向楼体勾边,单调乏味,失去了城市空间的美学韵味。

[NT:PAGE]

  我们在分析城市空间时,以横剖面来观察其实就是一幅画面。这个画面中的对称、轻重、虚实、对比、组合、主次等等构图关系,就是照明设计师需要通盘去把握的方向。而现实是我们的城市景观往往各自为战,来自不同的设计单位所做的设计不能融洽起来,空间缺乏协调性和完整性,设计对立现象比比皆是。

  那么,作为城市核心区的水系夜游灯光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实施手段?今天,除了光的分布、过渡、呼应、延续、浓淡、色温变化、亮度等级等基础照明设计以及艺术性追求之外,人们对于旅游动线中的视觉冲击力越来越渴求。观众在追求视觉的炫幻趣味的同时,对灯光的表演性和故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更多画面内容可以欣赏、回味、思索,还要能反映区域文化和城市特色,更要求满足观看之外的听觉、触觉的综合体验。由此可见,短短十年时间,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跨越到何等地步。

  水系夜游中观众是动态的,或在岸上寻觅,或在水中巡游。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一江两岸”“两江四岸”建筑上画面在变换而人是静态的照明设计方式,而是更为全面的运动式照明体系,要将人的视角迅速变化所能承载的信息量的多少、空间链接密切程度等感知内容纳入综合考虑的范畴。而这些更高层次的夜游灯光表演在海河是看不到的,相比于国内很多以水系为主脉而打造的水上旅游项目,海河的这种情况极具代表性。

  

  “天津之眼”的灯光设计值得认可。

  

  某些灯光设计还是能呈现出建筑的色彩、质地,以及结构关系的。尤其是用重点光投亮主体部分产生的艺术性视觉关注,这是建筑照明的取胜之处。

  

  黯淡的城市灯光,无法形成有效的视觉过渡,在人移动时会出现印象断片。并不是说所有的建筑都要浓妆艳抹,而要用合理的手段来做建筑的精髓照明。

[NT:PAGE]


  

  位于津塔旁的大沽桥,夜晚用彩色灯光投亮,一红一黄,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成为海河上的照明重心。但是旁边的津塔照明就太逊色了,采用简单直白毫无韵味的竖向线条灯做立面勾勒,其实是一种无设计的照明实施。

  

  从岸上观察海河区域还是能够感受到街道照明、建筑照明、桥梁照明之间的和谐关系。游览动线不仅是在河上,道路也是重要的观察点。所以在做夜游照明设计时,应该全方位、动态化去设计不同视点的综合效果。这样,城市照明才能成为一个立体丰富、动线合理、视觉舒适的综合体设计。

  

  简单的投光灯照明不能解决一座历史建筑的所有问题。周边照明的缺乏让空间中断,不能很好地串联起故事。

  

  同样是古典建筑,中上部的刻画细节照明让建筑变得富有生机,光色也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建筑的色彩、质地和结构关系。然而,岸线的照明手段过于简单,甚至破坏了画面的美学品味。

  

  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建筑出现在河道拐弯处,因为照明手法的单调,致使整个立面空间变得缺乏吸引力。夜游的目的在于观赏两岸建筑的动态变化,形成一个个的视觉趣味点。任何孤立的、单调的、碎片化的灯光都会成为整个游线中的不谐之音。

[NT:PAGE]


  

  五大道中的某些区域采用金卤灯光源,无论是灯杆设计还是光源配置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再生,所形成的光影艺术也让环境变的盎然有趣。在现场用台湾群燿科技手持光谱仪MK350S型做了测量,显色性R9指数略低,但是整体的显色指数Ra达到了79,照度为45lx,视觉目标中最亮的是建筑立面,满足了人在街道中平视目标的辨识要求。

  

  进步桥的照明手法很好地体现了结构的力学美。灯具隐蔽巧妙,投光准确,整体感很强。

  

  海河边的意式风貌区照明显得较为凌乱,无法突出中心,也不能涵盖全部。尤其在城市照明中需要有大格局意识,设计师要知道面对的不是单一载体,而是一个复杂甚至矛盾的综合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如何确定主体,采用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灯具、建筑、光效三者的有机结合,这是空间照明的价值。

  

  大泛光照明让建筑缺乏细节参照。在城市照明中照明手法(语言)十分重要,要在深入研究建筑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对建筑做合乎美学标准的照明设计,而不能一味地以泛光、单一光色渲染重大体量的建筑。图中左、右建筑就出现手法相互抵牾的情况,两者的结合是“审丑”而非“审美”。

  

  河道上的桥梁是一大特色。北安桥的古典元素被灯光照亮,一点细节刻画就让桥梁充满吸引力。

  以威尼斯大运河为例

  世界上再没有哪座城市能比威尼斯更浪漫更有韵味了。和很多地中海城市一样,威尼斯建筑多数以白色为基色,和海水的湛蓝形成清爽的对比关系。城市保存得很完整,没有大拆大建,也没有高层楼宇,在流逝的时光中始终如一,这是我们中国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正是这样一种厚重与轻松交织、雅致与浪漫并行的城市性格,吸引无数人前来探访。

  威尼斯是一座岛城,她和苏州很相似,都以河流为城市的主要结构,呈现出温文尔雅的柔性美。然而,威尼斯人并不重视所谓的水系旅游建设,在水路上无论是基础光还是特效光都很薄弱。每年到威尼斯参观的游客多达600万,早已经依赖旅游经济的威尼斯更看重的是城市的自然生态面貌,而不是过多的人为因素创造出来的夜晚灯光效果。

  

  沿着大运河的历史建筑,不时还能看到作为基础的木桩显露。

  

  悠闲的城市生活。在没有游客的地方,市民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生活自在又自足。

[NT:PAGE]


  

  城市的细小支流成为最便捷的交通线,广场分布其中。城市结构以河流为动线,以步道为补充,以建筑为视觉对象。

  我从连接大陆的长堤乘坐轮渡环线行驶到圣马可广场,用时大概一个半小时。在这漫长的水道上,除了灯火通明的码头以外,几乎再难看到有意义的建筑照明存在。虽然欧洲人喜欢用景观灯的泛光照亮路面的同时照亮建筑,或者用大功率投光灯对建筑进行投射,但是在习惯了欣赏城市夜晚丰富视觉内容的中国人看来,这条运河实在太单调了。在某些水道上行驶,只有稀薄的灯光出现在视野内,让人感觉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的威尼斯。两侧的古典历史建筑也少有照明,偶尔出现的投光照明利用木桩来安装灯具,将建筑平射照亮,手法简陋,效果很不理想。

  欧洲的城市中也有善于利用灯光来烘托城市价值的,比如法国里昂,每年的灯光节都能吸引到两百万游客,创造出数十亿欧元的旅游收入。威尼斯的情况正好相反,我不赞成威尼斯也如里昂一样以灯光表演为能事,更不可能采用如中国人所热衷的那种到处都是彩色光、动态光的做法。我只是觉得夜晚的威尼斯没有展现出白天的那种美丽,灯光照明的不足,让这座城市品质大打折扣。

  正因为这种落差,才更需要照明设计的介入。威尼斯不缺乏艺术,更不缺乏有创意的手工匠人。如果这条水上动线能用光打造出情节性和节奏韵律感,让光成为建筑与水之间的媒介,更灵活地运用载体,更艺术地体现出城市美学品味,那么这条水道就能成为人们发现威尼斯夜晚面目的另一个途径。

  之所以拿威尼斯和天津做类比,是因为两者的水系所具有的共通性——以历史为积淀,以岸线为游览,以建筑为载体,以照明为手段。只是天津的水系空间照明多数缺乏艺术审美、有待改进,而威尼斯则彻底忽略照明的积极作用,成为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这或许还有不同的政治体制、人民审美主体不同的原因,在威尼斯这样的欧洲国家,即使政府有意去做市政建设投资,也需要得到市民的允许,中国的快速发展模式绝不是欧洲国家所能效仿的。

  

  建筑只有功能光,从内廊里漫出来,完全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照明需要。这个时候的威尼斯是最美的,一切都被染上幽蓝的天光,暖色的灯和背景的蓝形成对比,又跳跃又和谐。

  

  在天光尚存的时候还能看到建筑的轮廓,主要是景观灯对建筑做了补光。商铺的光很温馨,给人以亲切热烈的感觉。

  

  有些景观灯直接装在水面的木桩上,也有在岸上做的装饰类彩灯,但是和周边并不协调。

  

  无疑,这条水路只是为了交通而开设的,建筑照明和环境照明设计感几乎为零。光是凌乱的,但我们还能接受的原因在于建筑岸线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统摄了一切。

  

  街头水滨广场的照明也很单调,但是景观灯的形式和建筑的形态结合得较好。

[NT:PAGE]


  

  这种氛围和中世纪的城市很相似,也许一千年前的威尼斯就是这样的景象,微弱的城市灯光,只有哗哗的水声让夜晚不太寂寞。

  

  少有的一点建筑装饰照明。廊柱照明做的很舞美、很有艺术感。

  

  偶尔看到利用水面的木桩对建筑进行投射照明,即使是平射都能带来舞美感,因为载体太有价值。

  

  对于古典建筑的照明略加表现,都能获得令人难忘的视觉印象。

  

  接近商业区域,灯光逐渐繁华起来,大量的船灯和陆上的路灯形成交互反应。

  

  大量的泛光使用,让建筑的历史性和特色都无法展现出来。看来东西方都有一样的通病。

  

  其实有意识的、有艺术的、有手法的照明不应该是这样做的。

[NT:PAGE]


  

  著名的圣马可教堂,这座建成于中世纪的大教堂灯光灰暗,也许是为了降低照度用于保护墙面的彩绘和石材。

  

  圣马可广场,当年拿破仑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照明做的很简单,但是形成了秩序感和纵深感。也许将内廊和关键节点做的更戏剧化,这个广场会更出彩。

  结语

  今天在中国城市照明多数以水系为主脉展开的时候,设计师做一些相应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在中国城市热衷于为沿岸建筑做灯光表演立面的时候,要考虑到不仅建筑的画面需要动态呈现,人也是运动的。人是情感丰富复杂的高级生物,人们审美的不确定性以及更新速度之快,造成了很多光现象流行一时,很快就衰败下去。当投入巨资打造一座城市的水系时,还要多思考如何规避一时的视觉刺激,让这种光现象维持更长的时间。越简单的越能持久,不变的往往是经典。但是简单不代表简陋,而是意味着抽象化、逻辑性、艺术感、恒久价值,于是最简单的反而是最难实现的。

  了解更多关于光谱计MK350S的信息,欢迎垂询:

  群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35059 苗栗县竹南镇科义街38号

  公司电话:886-37-580885 ext. 8100

  公司传真:886-37-580398

  联系人:林怡甄(Evan Lin)

  E-mail:evan_lin@uprtek.com

  微信号:Yahoolin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