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红光影响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

2017/5/10 9:35:51 作者: 来源: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黄志力教授团队张泽等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照度红光对小鼠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纠正了“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的传统观念,为设置夜行性动物实验暗期照明的光照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家用夜间健康光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脑科学研究院黄志力教授团队张泽等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照度红光对小鼠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纠正了“红光不影响小鼠等夜行性动物睡眠觉醒行为”的传统观念,为设置夜行性动物实验暗期照明的光照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家用夜间健康光源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该研究成果于5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光: 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国际光学电子期刊《光学世界》(Light World)作了重点介绍。

  小鼠作为生命科学实验常用的研究对象,夜间(暗期)活动,昼间(明期)休息。小鼠暴露在白光下时,活动度迅速降低并进入睡眠状态。传统观念认为小鼠缺乏红色色觉感知,所以当需要在暗期光照时常采用红光照明,即可避免夜间光照对小鼠睡眠等行为的干扰。但研究表明不同实验室使用相同剂量的同种促眠药,其所产生的药效或对照组的基础值差异较大,提示不同条件的红光可能影响小鼠的睡眠觉醒行为。

  黄志力教授团队发现照度大于或等于20 lx (照度的国际单位,每平方米的流明数)的红光与对照组白光一样,能显著增加小鼠睡眠量,并干扰睡眠结构。当红光照度降低到10 lx时,短时或长时红光暴露都不再显著影响小鼠的睡眠量及睡眠结构。该结果提示在夜间需要对小鼠实施光照时,应选择照度为10 lx或以下的红光,在方便实验人员操作的情况下又可避免光照对睡眠觉醒行为的影响。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