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穿梭
THROUGH
申报单位(或个人):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照明艺术设计专业-饶静仪,邓文晏
综合介绍或申报理由:
项目位于重庆九龙坡黄桷坪九渡口街108号,东临长江,西临四川美术学院,与南坪隔江相望。该烟囱是废弃工业建筑,高约240米,该烟囱所处的电力公司是重庆工业文明的标志。项目分成南北两地块,由两个高塔构成,建筑总体给人对称与平衡感。常年生活在黄桷坪的人都认识这个大烟囱,而人们的记忆深处也许是对烟囱让空气中布满灰尘的厌恶,但更多的是出远门回家时远远的看见这两座烟囱的激动澎湃。再说黄桷坪这条街上有梯坎豆花,有蹄花汤,有美院,有501艺术中心,有涂鸦墙,有交通茶馆,还有工业遗址两座烟囱等这些都是老传统与新事物的结合。本次项目的照明设计预备将这种和谐的生态环境延续下去。使得烟囱代表着黄桷坪欣欣向荣的心态。这次建筑灯光设计的目的就是:把黄桷坪区打造成工业遗址景观,传统与现代,粗旷的工业建筑与细腻的艺术气质相结合。
设计主题:设计主题为老传统与新事物的融会贯通,南边的烟囱灯光设计主题为老传统,北边的烟囱灯光设计主题为新事物,利用灯光将两座烟囱连接。
南边烟囱:使用特种照明方法,结合黄桷坪特点物件使用环绕型的手法进行照明
北边烟囱:使用数字灯箱进行多元空间立体照明赋予其钟表的功能,并且可以私人订制想要的数字。
烟囱之间:利用投光灯使用泛光照明的方式建立两个烟囱之间的联系,灯光颜色多变,角度多变,构成形状多变。。
主要技术参数:
北边烟囱使用数字灯箱进行多元空间立体照明赋予其钟表的功能,再烟囱上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安装上不同大小,不同数值可以变换颜色的灯箱。使灯箱节奏紧凑便于们在每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具体时间。而这些数字则代表着时钟。在顶部设计可以旋转的LED屏幕内容代表着时间的分钟。并且可以私人订制想要的数字。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或同类技术的比较情况:
案例概述:这座建筑,前身是上海“南市发电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在经历了100多年现在依旧支撑着整栋建筑。许多当年的功能性器械被特地保存了下来,加之随处可见的外露钢结构,整体给人浓厚的工业时期的年代感。
案例启发:该项目采用A+B的形式将温度计和废弃烟囱相结合,不仅在外观上富有趣味,还赋予废弃烟囱温度计的功能
技术及工艺创新要点:
(1)北边烟囱上部数字灯箱利用后部钢架结构支撑在烟囱上
(2)南边烟囱共有两种类型的灯具,顶部树立的灯具结构为钢架结构,但不同于侧边的装置是立体的,是灯箱结构。从每个面看起来都是完整的树形状。
申报单位(或个人)介绍:
饶静仪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16级照明设计专业照明实验班
邓文晏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16级照明设计专业照明一班
相关产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