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0)》发布。伦敦、纽约、新加坡位列全球智慧城市前三名;国内城市中,上海、北京分列全球第四、第五。据悉,该排名主要从基础设施、创新、经济、服务、治理和声誉等六个方面,对全球20个智慧城市进行排位。
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5+1”框架
2020全球智慧之都排名数据
那么,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入口,上海,北京此次的智慧城市数据又能反映一些智慧灯杆的什么信息呢?
排名上升,以智慧杆为入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相比2017年的报告排名,上海、北京在今年全球智慧之都的综合排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说明了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智慧灯杆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基础力量。
作为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智慧灯杆兼具5G微基站、环境监测、智能照明、一键报警等功能,能够为城市的经济、服务、治理、产业创新等方面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据了解,上海和北京是国内最早通过建设智慧灯杆来打造智慧城市的城市。在智慧灯杆上的早布局、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上海、北京成为了智慧城市的先行者。
2015年,国内首批15根“智慧灯杆”亮相上海大沽路,多杆合一、多功能等特性,为建设智慧城市作基础设施准备。
上海大沽路智慧灯杆
2016年底,北京首批智慧灯杆亮相左安门西街,为首都智慧城市建设采集数据并提供智能服务。
北京左安门西街智慧灯杆
此外,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路上,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也在争先定规划、做项目。
数据显示,智慧灯杆招标数目逐年提升。像华体科技、信盛科技、上海三思等龙头智慧灯杆企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
2015-2019年上半年智慧灯杆招标量
智慧基建位于中下水平,或需投入更大的智慧灯杆建设
从数据中可知,上海、北京在创新、经济、服务、治理等方面与榜首城市相差甚少,但在智慧基础设施方面却在20个智慧城市中几乎“垫底”。
为什么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会“垫底”?
以智慧灯杆这个基础设施为例。我国智慧灯杆建设仍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实现大规模建设,与其他较早布局智慧灯杆的国家仍有距离。
排名前三的伦敦、纽约、新加坡,分别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开始大力建设智慧灯杆,是最早建设智慧灯杆的城市。而我国的智慧灯杆是在2020新基建背景下才开始真正得以发展,在时间和投量上仍需追赶。
譬如新加坡。早2014年时,新加坡就发起“智慧国家2025”计划,利用路灯智能化升级组网,搭建城市共享基础设施。
新加坡11万智慧路灯组网项目
目前,新加坡已向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了4000万美元,以建立一个开放和包容的5G生态系统。据估计,到2021年,通过智慧基础设施推动的数字经济将使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0亿美元。
目前看来,我国要发挥智慧城市的价值,仍需在智慧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而以“智慧灯杆”为代表的智慧基础设施未来或将迎来更大需求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智慧灯杆迎来大需求大爆发,各地市智慧灯杆建设标准也陆续出台和完善,但目前在规划上仍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
《中国建设报》中提到,现阶段,包括北京在内几乎所有城市的智慧灯杆建设都是集中在园区或者是某个街道等,在规划设计上没有整体统筹性。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对系统集成、维护维修、安全管控、数据资源协同共享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智慧灯杆建设要加强统筹规划,将智慧灯杆作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重要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包括5G站址、垂直行业的应用、多杆合一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