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

2020/11/16 9:51:09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摘要:夜游经济是以外来游客为消费主体,以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演出等为主要业态类型,在夜晚目的地时空下进行的各种商业消费活动的总称。

  福建南平市延平湖夜景。延平区委报道组/供图

我国夜间经济已经完成了从自发探索到局部发展,正在走向战略推进。在此进程中,离不开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推动,更离不开文旅融合的实践,以及国家和地方层面上的主动作为。只有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协同,夜间经济这艘新经济业态“航母”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蓝海里行稳致远。

溯源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域夜晚的空城现象,提出以发展酒吧、夜总会、俱乐部等娱乐业态来复兴中心城区的夜间经济发展计划,并于1995年将夜间经济纳入城市发展战略。2002年,英国学者PaulChatterton和RobertHollands将夜间经济以“城市夜间休闲规划(urbanplayscapeofcitynightlife)”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这也意味着“夜景灯光”成为国外夜游经济和夜间旅游的一个重要关联线索。

夜游经济是以外来游客为消费主体,以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演出等为主要业态类型,在夜晚目的地时空下进行的各种商业消费活动的总称。夜间经济是当代文旅融合发展理论体系的研究新领域,也是学术新成果。城市夜间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夜市,而是一种基于时段性划分的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作为“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夜间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带动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健身、交通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夜间经济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极大地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

发展

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地都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有影响力的特色夜生活街区和大型文化娱乐中心区,努力扩大夜消费、丰富夜生活、繁荣夜经济,倾力打造一座座的不夜城。

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质量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正持续增长,门票等固定消费模式持续弱化,夜间餐饮、娱乐仍占主导,文化休闲、互动体验、古镇和民俗村尚为一片蓝海。夜间经济应积极发展夜市、演出和景区的夜间动能,拓展节事、场馆和街区活动空间。夜间节事活动可以成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文化场馆是城市新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区、网红打卡地。同时要注重对书城、古镇和民俗村的消费产品培育。书城承载的是一个城市夜间消费品质的功能,而古镇和民俗村是未来夜游的打卡地。

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可以促进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各种设施利用率提高、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扩大消费,增加税源,聚集财富、产业和人气,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切实引导夜间消费的意识,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的市场,加快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可以丰富它的内涵和魅力,给“以城留人”创造基础条件,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

1981年,广州率先开辟“珠江夜游”旅游专线。2000年前后,媒体对各地一些旅游项目开放夜间参观时段或夜市开设而引爆市场等现象进行报道时,一般以“夜游”“夜间旅游”“夜间游”“夜生活”等进行描述。许多地区纷纷开展以夜游为主体的夜间经济,将其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的重头戏。而在今年,夜间经济的发展也的确助推了各地复工达产和恢复经济。

夜间经济的发展应从主题游乐、夜游文化、特色餐饮等七个方面推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文旅发展,主要是从资源潜力挖掘和空间拓展上做文章,夜间经济这一时间概念的提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虽然有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南京夫子庙夜游秦淮河、重庆红崖洞、上海外滩等城市夜间经济的实践,但是从经济社会现象、资源和市场多角度对夜间经济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开创性的。对于很多工薪族而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很容易让人感慨“阳光下的城市是他们的,月光下的城市才是自己的”。对于“躲得开对酒当歌的夜,却躲不开四下无人的街”的芸芸众生而言,一座座充满人间烟火的城市,一座座可以夜场电影之后接着在夜市吟唱《成都,成都》和《江南,江南》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

夜间经济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需求新潜力、供给新动能。相对于白天走马观花景区打卡,夜晚的休闲属性更有助于游客对当地文化的感知与生活方式的体验。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夜间经济质量专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游客夜间旅游参与度高、消费旺,九成左右游客有夜间旅游体验的经历,2020年中秋期间游客夜间消费占目的地夜间总消费逾三成。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与南大信息学院、携程等咨询平台机构合作的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研究表明:夜游消费数据稳步增长,观光游船、主题活动、餐饮、文化体验活动成夜间旅游的新宠。在平均停留3天的国内游客样本群中,高达54.5%的受访者会有2个晚上去体验当地生活,而18~45岁间的中青年亲子游、情侣游的夜游热度最高,占比68.9%。

夜间经济是国家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业态、新效能。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目的地资源配置从空间拓展转向时间延展,有利于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出台了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包括购物、餐饮、电影、灯光亮化工程。总体上看,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着眼于本地居民的夜间消费。如何把游客消费纳入其中,在本地居民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消费增量,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政策设计亦相当重要。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持续开展的中国游客出境满意度与国内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表明,这种显著差异首先表现在消费总量上,受到时间成本、距离成本等强约束,游客消费支出总额会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关注夜间游客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消费对地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实现量增。而且这种显著差异还反映在游客消费支出结构上,尤其是近两年我国包括旅游在内的重点领域出现的消费升级新趋势,从夜间游客视角重构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正带动许多目的地以数字智能技术为触媒,实现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考

夜游产品将是实现夜间经济效益的核心抓手,需要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如何才能留住游客。笔者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夜间旅游项目,应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各种科技渲染手法,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让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更具有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其次,“白+黑”模式延长旅游时间,刺激旅游消费。由传统白天游增加夜晚游,既丰富旅游产品业态类型,又可以把白天景区的游客承接下来,引导游客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延长游客旅游时间,从而达到刺激旅游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再次,带动区域旅游产业链发展。夜游项目受益最为明显的就是住宿业和餐饮业。

最后,通过打造夜游项目,使之成为区域内的游客集散中心、旅游转换中枢,让白天各景区的游客,在这里产生交叉、互哺效应,促进旅游产业各环节融合发展,形成可持续性的旅游产业链。

此外,夜间经济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统筹协调推进。

夜游参与度高、消费旺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拓展多元化的夜游项目,丰富游客夜游体验,促进夜间消费,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放眼世界,如哥本哈根、伦敦、首尔等世界旅游城市,成功的夜间休闲和夜游项目往往以文化艺术和城市空间为依托,融以光影秀、灯光雕塑、灯光交互装置,加入沉浸式表演和休闲娱乐的互动,吸引市民和游客的广泛参与。夜游项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打造核心吸引力”为目的,综合多种旅游产品形式,形成多元化的夜游消费体系。在夜游网红项目层出不穷、潮流瞬息万变的当下,固步自封只会快速“过气”。只有准确调查分析现有市场需求,深挖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创造出引领市场潮流的夜游产品,使得健康发展的夜间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旅融合的强力支撑。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