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宋韵晚灯,杭州清河坊夜景照明提升详解

2022/7/20 17:50:18 作者: 来源:杭州市城市管理局
摘要:南宋御街和清河坊片区改造规划采用了“一心、一轴、双环、多点”的夜景空间格局,以灯光串联街区、遗址等重要夜游景点。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作为古代杭州的“皇城根儿”,清河坊与南宋御街紧密相连,流水绕古街,小桥连老铺,清池围旧宅,亦古亦新。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对于南宋时杭城的繁华,《梦粱录》这样描写道。不难想象当时的情景:人流如梭、彩灯交织、灯火通明……如今,完成照明改造的南宋御街和清河坊片区,在夜色与光影的装点下为现代的人们重现宋韵晚灯繁盛。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140.jpg

清河坊灯光景观鸟瞰图

清河坊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河坊街旧称清河坊,因有清河郡王府在此而得名。南宋御街则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虽然古代的南宋御街已经“逝去”七百多年,除了出土的街面遗址偶有所见,其它杳然无凭,但作为一条承载了几百年历史的古街,中山路厚重的历史文化值得后人探寻。

考虑到清河坊、南宋御街“古朴、文艺、高雅”的地域文化属性,此次夜景照明提升项目改善了之前街区照明不良、色光不统一的情况,以温婉低调的手法展显古建筑之美。照明手法总体务实,同时追求意境,大量利用街区现有景观、水系、植物,营造因地制宜、光影生动、云散月明的夜景氛围。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148.jpg

御街景观

此前该区域的两次亮灯提升都集中在御街南段,北段以及大井巷、涵碧楼等以及一些背街小巷仍有较多暗区。此次设计将这些区域纳入考虑并进行了功能与景观兼具的照明提升。御街建筑立面查漏补缺,对一些建筑形态极具特色但此前并未设计的建筑进行了补充,采用投光灯、洗墙灯,丰富建筑结构,营造街区立体氛围。周边坊巷、广场增加了订制的台阶灯,既满足了通行照度要求,也营造景观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153.jpg

台阶落地灯

本次规划采用了“一心、一轴、双环、多点”的夜景空间格局,以灯光串联街区、遗址等重要夜游景点。同时,充分利用功能性照明作为整体夜景的要素,提升环境的统一协调,让绿色的、高品质的光填满街巷和公共空间。在灯具选择方面,设计团队使用了高品质LED灯具,达到高光效、低能耗,更节能环保,也节约了运营成本。据悉,清河坊项目采用LED替换了原有的传统光源,节能达到50%以上。

在南宋御街北段,投影灯以多种图案变化展示御街四季风情。五彩斑斓的颜色跃动在街道上,既吸引目光,又活跃气氛,烘托出繁华的商业氛围。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158.jpg

南宋御街上的商业氛围

御街水系部分通过灯光变化,鲜活地营造出“流水绕古街”的意境;鼓楼城墙使用激光投影仪投影灯光秀以丰富街区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还花了大量心思隐藏投影机、灯具、管线,以营造自然、和谐的灯光感受。

公元1138年,南宋建都临安。本次夜景照明提升则是以“南宋临安城旧址”为规划设计范围,以灯光重塑临安宋韵的盛世繁华,再现“参差十万户人家”的壮丽景象。

当柔和高雅的灯光将武林门、南宋御街、鼓楼、南宋博物院(德寿宫遗址)、望仙阁、五柳巷历史街区、城隍阁、太庙等8个具有南宋文化记忆的夜景节点如星宿般连结,一条融古通今的南宋文化探寻夜游线路就此呈现。

除此之外,在特殊的“亚运模式”中,游客还可以在这里的城墙、建筑、地面等区域“偶遇”亚运吉祥物、会徽、印鉴等元素,在古朴建筑街区中完成古今融合、对话,并由此对杭州底蕴、宋韵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

微信图片_20220721101208.jpg

南宋御街投影灯

宋之风雅虽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然而其中蕴涵的生活情调与审美意趣,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湮灭,这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态度。而灯光整体提升后的清河坊片区,带给游客的也正是这一份体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丁照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阿拉丁照明网,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