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昌
国家高级照明设计师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老师
学堂签约讲师
20余年照明行业经验,
精通多个设计相关软件,完成照明设计效果图3000余张
EML的定义
EML,英文全称:Equivalent Melanopic Lux,其中文名称是视黑素等效勒克斯。
按等能光谱(CIE标准光源 E)条件下五种感光细胞对应的等效照度数值与明视觉照度数值相等的原则选取各等效照度的缩放系数,由此获得的非视觉感光细胞inRGC等效照度数值,并将其定义为视黑素等效勒克斯EML,作为节律照明设计的量化指标。
EML的由来 人类视网膜上存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当光线进入人眼后,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接受光信号, 并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视觉皮层, 形成视觉体验。
起初, 人们对光照作用的认知也仅局限于其视觉图像功能。
直至2002年, 美国布朗大学的Berson等人在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上发现了有别于视锥和视杆细胞的新型感光细胞——视网膜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pRGC)。
ipRGC的发现让人们认识到,眼睛不仅具有传统感光细胞的视觉效应, 还具有非视觉效应,以ipRGC为主的非视觉感光细胞对人体的生物节律、褪黑素分泌、情绪状态等有显著的影响。
也可以说非视觉细胞确定了我们的生物钟,控制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以及我们的情绪。
以下这三位大叔,是对昼夜节律研究较为透彻的人。
2017年,他们因发现基于人眼视网膜第三类感光细胞(ipRGC)的人体昼夜节律分子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褪黑素的分泌量与光线强弱有关,同时还受交感神经的影响,眼睛感知环境亮度,把信号传给松果体,控制褪黑素的分泌量:光线暗时分泌多,光线明亮时分泌少。这就是为什么人在黑暗中比较容易入睡。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亮度空间,不同的光源对褪黑素的分泌也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黑视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与视觉细胞对不同光谱的敏感度不同。
▲ 黑视素感光细胞对蓝光波长的光最敏感,最能抑制褪黑素分泌的是450-510nm的蓝青色光
下面两幅图片同样都是CCT为5000K,照度为500lx,你能看到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灯光用眼睛是无法分辨的,但通过光谱仪可以看出,它们的光谱是不同的。
虽然我们的视觉感觉不到区别,但是却能影响我们的非视觉神经节细胞(ipRGC),研究表明480nm蓝色光谱会更有效的抑制褪黑素分泌,555nm的青色光谱会更好的激活注意力和集中力,同时丰富的光谱为节律照明提供很好的保障。
关于EML的具体标准与规范 既然这么重要,有没有具体标准和规范文件呢?当然有!最权威的资料是WELL建筑标准。
当然,这个只是粗略地把光源分几大类,给出一个粗暴换算值。但是,即使是同类光源、相近的色温,若他们光谱分布不同,EML的数值也会有所不同,特别是LED光源。
那如何才能较为精准的换算呢?
这就需要用精准的光谱进行换算,首先测出各个波长的相对强度,再用指定的公式加权计算出准确的EML比率。
除了WELL建筑标准,上海照明电器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质量分级评价》团体标准,也有这方面的规定。
这个照明质量分级评价与其他标准相比更精细也更合理,在做教室照明时可作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