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成徐家汇等商圈景观灯光提升改造”,黄浦区依托世纪广场及周边整体改造项目,推动南京东路商圈夜景提升工作。
通过近三年的改造,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及北侧建筑春申江大厦、旅游纪念品商店、三星、真老大房等改造更新项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广场已于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实现视觉开放,成为商圈夜景新焦点。
世纪广场
“体验式”商业转型升级
世纪广场景观照明设计着力塑造“海上的珍珠母贝”的概念,像万花筒一样映照着城市的风景,蕴藏着无穷力量,带来空前的商业繁荣。同时,在夜景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人的感官体验,以照明光色运用,配合广场雾森系统,最大化的保证游客的沉浸式体验,助力世纪广场展现“时尚、科技、艺术、自然”的形象。
日常照明设计主要从安全、低碳节能、减少光污染三个角度出发。一是安全。为了满足广场特殊时刻大流量人流的功能照明,主要是在出入口及看台高差处设置立杆庭院灯,补充出入口和高差处的照明,消除疏散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在海伦宾馆、王宝和大酒店、七重天宾馆楼顶各设八组,共24套高楼投光灯,通过补充地面照度,保证广场安全。立杆加上高楼投光灯能实现最亮区域200lx左右,整体平均达到 100~150 Lux。二是低碳节能。通过广场照明亮度整体的调节,切换平日、周末、活动三种模式,随着人流量的变化实现亮度从低到高,从而实现节能环保、低碳减排。三是减少光污染。基础照明灯具的选型结合场地情况,深化立杆灯点位布置、安装形式和灯杆高度。为了给广场游客带来更好的光环境体验,通过在16组立杆上配投光灯的方式实现场地光斑均匀。为了不影响周边环境中的商户、游客、居民的生产生活,根据不同模式,选择性地开启立杆投光、高楼投光,减少光污染。
立杆庭院灯
演艺照明设计主要是对“珍珠母贝”广场这件艺术品的夜景呈现。在城市绿丘照明设计中,在台阶、城市家具、扶手底部藏设灯带,在植物丛中埋设“雾森系统”,在地面中布设星星点点的地埋灯,从而让市民游客在影影绰绰的灯光拥有温馨的夜游体验。
在植物照明设计中,将投光灯、树灯隐藏在灌木丛中、树杈中,在无形中照亮各色乔木、灌木、行道树,让这些植物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与动人的层次,衬托出广场如珍珠母贝般五光十色。
在万花筒照明设计中,充分利用“万花筒”建筑立面不锈钢材质的镜面反射特点,通过调整周边建组LED屏幕、建筑立面灯光、广场庭院灯、台阶照明、植物照明等各色光线,汇聚成五光十色的万花筒风光。同时增加激光灯效果,为“万花筒”增加更丰富的视觉层次。在广场地面设计中,突出了三角形LED发光地砖这一特色照明设施,在强调广场“T台”(中轴线大道)的同时,活泼跳跃的三角形造型烘托了广场热闹活力的氛围。
三角形LED发光地砖
中秋临时照明艺术装置
进博集市临时照明艺术装置
北侧楼宇
文化与科技碰撞结合
本次楼宇景观照明提升主要聚焦春申江大楼(沈大成)、第一医药商店、旅游纪念品商店、三星大楼、真老大房等五栋楼宇。同时针对FILA、老凤祥等楼宇进行局部微调。
北侧楼立面可以说颇具“海纳百川”的南京东路特色,既有春申江大楼(沈大成)、ZARA、真老大房、老凤祥等历史建筑,又有第一医药商店、LILY、FILA、旅游纪念品商店、三星大楼等现代建筑。因此北侧楼宇建筑照明设计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碰撞结合,着力于平衡“新”与“旧”,“传统”与“现代”,通过将建筑立面灯光、内透光等日常照明与临时激光、图案灯等演艺照明相结合打造这一独特风光。
北侧楼宇效果图
春申江大楼(沈大成)、真老大房、老凤祥等历史建筑的建筑立面照明提升更偏重于尊重、还原建筑原本的结构特色。例如运用柱脚投光灯通过对春申江大楼(沈大成)纵向线条的强调,突出了建筑硬挺、矩形的建筑语汇,显得本体轮廓更为挺拔。运用冷暖光色对比,突出真老大房三段式的立面结构以及窗框特色。
春申江大楼(沈大成)
真老大房
第一医药商店、FILA、旅游纪念品商店、三星大楼等现代建筑的照明设计更偏重于通过演艺照明抓住其现代、科技的风格特征。例如在在第一医药商店、旅游纪念品商店的柱脚、窗框内布设可调色投光灯、灯带,在FILA建筑立面增设变幻莫测的临时激光投影,用不断变换的光影色彩展现颇具个性的赛博科技风格。
第一医药商店
旅游纪念品商店
下阶段,黄浦区将做好世纪广场景观照明的精品化打磨和演绎性方案储备,继续鼓励和推动世纪广场周边建构筑物景观提升,为广场正式开放做好准备。焕新后的世纪广场,将打造彰显海派商业文化、引领城市时尚消费的地标,持续助推“中华商业第一街”迈向世界级一流商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