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是国家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领军者和佼佼者,也是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于产业链关键环节、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2024年,工信部继续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和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并已完成相关审核工作。近日,全国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公布,分别为3012家和2429家。据悉,被推荐参与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信部评审企业数量在一万五千家左右,通过率仅约20%;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复核通过率为83%。
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总计3012家,相比第五批的3671家减少18.0%,上榜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大幅减少。当然,数量减少也不意味着是一件坏事,更是一次去伪存真“挤水分”的调整。这表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旨在筛选出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也使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了六批次共15962家。入选企业多数具有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高,专注细分领域和成长潜力强等特点。
经过梳理,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共有50家照明产业链相关企业上榜,与第五批的51家基本持平。至此,照明产业链相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272家,占据小巨人企业总数的1.7%。
上榜企业的照明产业链相关业务也涵盖了通用及特种照明应用及工程、原材料/元器件、外延芯片/封装器件/模组、电源/驱动/控制系统、配件、制造/检测设备、检测认证服务等整个照明产业链。
名单如下:
(最新第六批)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第五批)
地域分布:
湾区依旧一骑绝尘 深圳继续独领风骚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目前的272家照明产业链企业中,珠三角共103家傲视群雄,占据总数近四成的份额,长三角三省一市82家也不遑多让,福建24家位列探花,这三大区域企业数量就达209家,占整体的四分之三强,这和我国照明产业集聚带位于东南沿海的江浙闽粤等省市的基本情况高度吻合。
作为传统制造强区珠长闽三大区域之外的省份,江西也达到了13家,稳步增长且上中下游齐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为中西部省份接纳东南沿海产业链转移的代表,江西省特别是南昌、瑞昌近年来在LED照明相关产业链招商引资上所做出的成绩。
若以城市计,则深圳以65家一枝独秀,独揽近1/4份额,体现其在LED照明时代后来居上成为制造和创新重镇的澎湃活力。上海、杭州、厦门、东莞等照明产业链强市亦位列前五。
产业链分布:
成品应用逐步弱势 设备器件势头迅猛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前六批“小巨人”中,照明成品和应用企业数量来到69家,占比从2022年的31%降至目前的26%;对应的是供应链配套企业增加,占比从69%提升至74%,不同的趋势在于,第四批和第五批“小巨人”中,元器件和材料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在第六批新晋“小巨人”中,设备厂商比重则显著提升。这与照明行业发展至如今的存量竞争,零和博弈阶段,下游创新面临瓶颈有关。
IPO情况:
上市之路充满波折 企业尚需顺势而为
从IPO情况来看,目前的272家照明产业链企业中,已上市企业(含母公司上市、北交所、新三板上市)已达81家,占总数的近3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正处于IPO进程中的企业大幅减少至4家,占比仅为1%,折射出目前相关企业IPO之路所面临的困境,“风往哪边吹,草就要往哪边倒”,在现阶段,一众抱有上市热情的企业家恐怕需要审时度势一番了。
本文作者
光亚照明研究院GALR常务副院长兼首席研究员
国际照明商业联合会CILCA执行会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低碳照明研究中心副主任
光亚照明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专业从事照明行业服务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照明行业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研究院正在成为照明产业研究和行业服务的权威综合性平台,将为整个照明行业价值链各方提供其需求的全方位以及定制化服务。目前研究院正致力于引领中国照明企业实践“走出去”战略。 研究院主要工作包括: 产业研究:定期发布产业调研、数据分析、行业动态、市场预测、技术趋势、资本运作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报告,并可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化报告和数据; 行业咨询:承接政府、企业、机构提出的相关课题并提供定制化服务,包括政府的产业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机构的产业咨询等; 活动组织:也将提供会议沙龙、人才交流、教育培训、标准认证、市场考察、资本运作、海外投资、企业法律事务、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建设等行业相关的服务。 研究院院长为光亚集团董事长潘文波博士,温其东任常务副院长兼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