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上午,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同期活动——文旅与商业地产创新融合发展峰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展馆A展区8.1馆论坛区举办,大会现场集结了来自文旅、商业地产、设计、多媒体内容等领域的行业领袖展开深度探讨。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广州阿拉丁物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广州市设计产业协会支持。
峰会背景
文商旅融合进入深度整合期
本场会议由广州市设计产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娜主持开场,大会伊始,中国民宿设计专家/不单设计创始人刘不丹先生,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规划设计专家/广东旅道集团创始人陈南江博士,深圳卓信建设集团副总裁/设计院院长王海龙先生,深圳振言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中建深圳分院副院长/西南职业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刘振龙,美阁大讲堂陈设展创始人彭文红分别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特邀主持:高娜 广州市设计产业协会副秘书长
如今产业的发展面临了许多难题,房地产的困境尤为突出,文旅行业虽然在蓬勃发展,但商业领域却陷入低迷,实体商业尤为不景气。在此背景下,文商旅与地产的融合,成为设计师与投资商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陈南江博士表示,无论是作为甲方还是乙方,都深感市场变化带来的压力。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更多地站在甲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能为甲方赚钱的项目才是好项目。作为乙方,还要做好六个对接,即对接政策、市场、地块实际情况、投资主体、新技术与新材料。
陈南江博士认为,对于对于文商旅地产而言,引流至关重要。如何吸引人流,克服距离障碍,让消费者愿意前来消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产品供应量激增,而市场需求萎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或面临挑战,如何生存成为关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考虑开发具有“可红经济”特质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短暂快乐与放松,忘却生活压力与烦恼。因此,沉浸式体验或成为文商旅地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陈南江博士: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规划设计专家/广东旅道集团创始人
深圳卓信建设集团副总裁/设计院院长王海龙在发言中表示,在经济下行、人口结构变化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宏观背景下,文旅业有望成为促进消费、活跃市场的新亮点。首先,当下正处人口结构变化期,文旅业在产业赋能方面大有可为。其次,当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文旅产业应发挥重要作用。AI 技术、光影交互等已融入文旅行业。最后,在国际形势变动之际,文旅业肩负着展示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成就的重要使命。希望与在场的各位一同推动文旅业更好发展。
王海龙:深圳卓信建设集团副总裁/设计院院长
深圳振言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中建深圳分院副院长/西南职业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刘振龙表示,设计师做商业项目,战略性思维、设计性思维和流量性思维缺一不可。在当下市场经济中,文旅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文旅项目若想成功落地、打造良好商业模式,需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性思维。先搭建好战略框架,再着手设计和流量运营,这是当下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文旅产业及商业民宿的发展大有裨益。
刘振龙:深圳振言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中建深圳分院副院长/西南职业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美阁大讲堂陈设展创始人彭文红表示,从设计改变生活,到文旅推动下的文化感动、文艺联动、文创行动,我们能看到文旅与商业的紧密关联,就像“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涵盖的衣食住行、琴棋书画与文旅息息相关。民宿是文化 IP,涵盖个人、地方城市和区域 IP,三者叠加不可复制。彭文红呼吁设计师们,以设计之力融合文学、文艺与艺术创作,在 2025 数字光影赋能共生的文商旅论坛中,发现、了解、欣赏、创造美,带动、联动、行动,共创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彭文红:美阁大讲堂陈设展创始人
主题演讲
四大维度重构融合路径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集团副总裁邹炯——山水焕城,以文化城”的文商旅操作逻辑
在这次峰会中,邹炯先生在演讲开头便抛出这个观点:“在当下,我们更要关注如何在现有环境中,通过夜间经济、夜景灯光与项目融合提升,实现“山水焕城,以文化城”的文商旅操作逻辑。”
他表示,如今地产和文旅行业面临城市发展从增量到存量、行业发展从高周转到高质量、经济发展趋于稳健的现实问题,生产主导正过渡为消费主导,“兴趣经济”“情绪价值”备受关注,人们更愿意为喜欢的东西买单,文旅项目需从“有”到“优”再到“特”。邹总分别从“广州永庆坊、合肥文一津门水街、芙蓉镇银潭西景区和中山影视城”等多个项目案例分享,阐述城市进入生产主导期后,要为项目注入文化符号、美学、社会和经济价值。未来项目需突出个性化、在地性和独一性。他还特别强调情感链接在商业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未来的商业空间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创造记忆、引发共鸣的情感容器。”
月亮湾装饰集团总设计师/集团副总裁黄光熙——月亮湾办公装修设计密码
月亮湾装饰集团总设计师/集团副总裁黄光熙向在场嘉宾及观众们分享了月亮湾装饰集团从业25年来在商业空间的经典案例和产品。他以华臣天拓、湖南理昂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展厅为例,分享了办公装修设计密码。
黄光熙表示,多年来,月亮湾装饰集团专注办公领域,涵盖办公大楼、厂房及配套功能装修,提供拎包入住的全案设计与施工服务,供应商还原度高。服务了众多知名企业,如京东、顺丰、海天味业、祈福房地产等,是京东华南区四大供应商之一,2018 - 2021年还荣获京东最佳服务奖。更与地铁传媒、奇安信、蓝月亮、唯品会、珠光电脑、美的等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展现了其单位塑造标志性的精品办公环境的高效与专业,持续推动着设计理念与工程品质的标杆。
成都燧石行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何玙——数字创意内容的多元运用
何玙在演讲之初介绍到,燧石行是来自成都的一家创意公司,以创意为核心、技术为引领。燧石行也基于“光”,将大家的创意、硬件与理念落地,并拓展新可能。2020年,在成都春熙路推出裸眼3D立体大屏作品,飞船破屏而出的震撼场景,成为当年出圈之作。此外,还聚焦全球大屏、环境艺术及室内外氛围打造,输出数字创意内容,为商业、文旅、艺术、媒介等领域提供全案整合营销服务,是中国裸眼3D广告的开拓者。2021-2023年,燧石行与熊猫中心合作,推出全球首条裸眼3D动物实拍视频——熊猫视频,结合熊猫基地实拍与裸眼3D动画特效在裸眼3D板块,火爆全国。在真人实拍方面,如为红米拍摄的王一博视频,首次在一线明星产品发布会上呈现裸眼3D效果。从飞船归舱1.0起步,衍生出2.0、3.0等系列作品,至今拥有100多例自主版权和创意的艺术作品。
在演讲的最后,何玙表示,“燧石”寓意击打产生火花,希望以燧石之火点亮创意之窗,联通合作方的硬件设备、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数字内容多元运用和产出。
粤港澳大湾区设计领军人物、华人典范国际设计大师奖得主、酒店设计专家、深圳广出装饰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斌——旧改新算盘:酒店存量时代的盈利密码
刘斌先生在演讲伊始抛出了设计师要秉持“点石成金,老酒店的逆龄革命”理念开展旧改。他认为,酒店旧改需抓住几个关键词。一是精准定位与客群画像。旧改并非简单改造大堂、餐厅或客房,而是要与项目定位、目标客群及周边竞品紧密相关。二是模块化改造与资源复用,尤其要重视酒店在地文化。三是技术与文化的融合。设计师在做旧改这类老酒店时,要注重为其注入新生命,同时帮投资人控本增效。
刘斌以武汉一家老牌五星级酒店、沈阳奥体中心正对面的酒店项目作为详细分析。他说,“其实酒店的改造不是修补或翻新,而是对空间价值的重新定价”这个定价其实是给到品牌的一个溢价力,因为做酒店设计的过程当中其实发现行业大数据例如OTA,它的关键词出现的概率达到了67%,品牌的溢价力高达25%。
行业领军人物现场交锋
破解融合发展的核心难题
主题演讲过后,便迎来了对话环节。来自文旅、商业地产、设计、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针对话题结合自己的经验,针对当下的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对话一:文商旅项目的文化文化属性与商业回报
首场对话聚焦文商旅项目中最棘手的矛盾——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的平衡。中国民宿设计专家/不单设计创始人刘不丹、美阁大讲堂陈设展创始人彭文红、千府文旅集团总经理/美瑟村野软装首席设计师张智红、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谢潇雨、广州富笙设计董事/设计总监曾明锋、筑影设计集团创始人吴新星、星艺装饰主任设计师张魁展开了每人3分钟的精彩观点交锋。
刘不丹:我们常说“文化与艺术是解决商业价值的唯一途径”,我们也一直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探讨如何用文化艺术赋能商业。这其中,尺度问题很关键。这几年文旅项目从传统民宿向小体量度假酒店转型,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比如过度追求情怀价值。但其实文旅项目的本质实则是商业价值。一个项目只有运营得好,才能赋予其最高情绪价值。所以,应先做好经济计算,以合理的经济计算为情绪价值赋能。当然,在刚性需求之外,文化赋能愈发重要,也就是艺术和文化属性。我们做项目常遵循三七定律,即70%商业、30%文化,以小博大实现最大文化价值。这或许是未来文商旅的核心要点。
彭文红:设计让商业更具价值,文旅中的艺术呈现与文学联动,能带来不同场景的视觉艺术体验。核心在于发现美、了解美、走进美、欣赏美、创造美。在情绪价值基础上,我们应实现人品交流、作品交友、商品交易。从商业角度看,四平八稳的结构群是未来赋能共生、持续盈利、合理发展的关键。
张智红:作为文旅人,我深感文旅发展需持续融入文化、文学与文旅思想。这几年,我们开设了一个闺蜜旅神项目走遍多地。这一路感受深刻,既有不确定因素,也有诸多机遇。在此背景下,我们大胆尝试走出国门,我们运用金融和数字手段,让文商旅三驾马车真正产生商业价值,让从业者获利,让消费者满意,让文旅衍生品有市场。
谢潇雨:博物馆这几年备受大众青睐,成为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示窗口。当下博物馆竞争激烈,纷纷与文创产品、商业多媒体等融合创新,以吸引更多游客。这种融合推动了中国博物馆文旅业态升温,各地博物馆热度攀升。我认为文旅融合与商业结合值得深入探讨。
曾明锋:我有两个文旅项目规划:一是打造文化采摘园,融入地方建筑文化;二是挖掘广东特色文化,改造旧厂房,推广具有绿水青砖特色的民宿,避免老建筑倒塌。
吴新星:本次主题是文商旅项目的文化属性与商业回报,二者虽不同,但挖掘项目在地文化是关键。我从事灯光设计十八九年,如今文旅是重要思潮,无论室内展馆还是空间设计,都需融入文旅思路,小到IP赋能,大到文化提升。从灯光角度看,它虽难直接产生高额收益,但能提升文化属性,吸引游客,后续产业园区打造和运营才是持续盈利的关键。
张魁名:我做室内设计可能关注的领域就偏向于家居这块,我们的文旅怎么样把他这个情绪价值,在他的居家里面能够接得住,是我们需思考的问题,此外,我一直想探讨居家或家装多元化问题,比如将文旅创作、灯光设计等跨界元素融入其中。
对话二:商业地产设计多维价值和未来形态
在第二场对话中,深圳卓信建设集团副总裁/设计院院长王海龙先生、深圳振言空间设计创始人/上海中建深圳分院副院长刘振龙、广东大辰建筑设计董事设计总监/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教师曾耀钧、广州与人小堂装饰设计总监余更活、广州谢几点设计设计总监黄凡、吉盛居装饰设计总监王沐辰、吉盛居装饰主任设计师杨智茜贡献了前沿见解。
王海龙:“设计、价值、未来”三词。设计方面,我在设计黄金期投身设计,行业低谷期转向运营、管理。价值维度,以惠州投资项目为例,先做商业地产获取资金回报,后于经济低迷期注入文化内容开发旅游项目。未来充满未知,但我发现家庭文旅消费多由太太决定,早年“她经济”话题值得后续关注。
刘振龙:价值分大我与小我。经济价值中,大我是社会价值,小我是个人经济收益。实现更好经济,产业和商业需循环系统,关键在于经济、文化输出、环境三点。大我层面,环境影响当下状态与个人IP,进而正向影响流量循环,以此实现社会价值,支撑商业模式。
曾耀钧:谈及文商旅融合,商业地产至少要实现五个方面价值,经济价值首当其冲,若回报不佳,项目便算失败。除经济价值外,还需通过设计体现。其一,提炼价值,将项目中的元素提炼出来,文旅项目若提炼不好,经济价值难保障,尤其在网购盛行的当下。其二,社交功能,商场等是社交媒介。其三,文化体现,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才是多功能复合载体,比如说天河城。在未来的形态,一是科技融合,二是可持续发展与可变性设计,三是小社区化设计,满足15分钟生活圈需求,实现商业设计多样化。
余更活:商业地产设计具有多维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体验价值、在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等。当下流行沉浸式体验,可结合在地文化推动。此外,科技与可持续性价值也值得关注,如绿色建筑、AI智能、VR等。
王沐辰: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商业运营,我都希望未来能为旅游和业主客户提供情绪价值与感官美感,让设计成为生活与视觉的享受。未来形态应更多元化,突出设计美学感。
杨智茜:以去年爆火《黑神话:悟空》为例,它最大化展现了文化与文旅属性,甚至火到国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与商业相辅相成,文化赋予商业内涵,商业给予文化生命力。对设计从业者而言,如何将设计与文化融入业主需求,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
荣誉加冕
绘就文旅与商业地产创新融合新画卷
大会的最后,陈南江博士和刘不丹先生为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集团 副总裁邹炯先生、月亮湾装饰集团总设计师/集团副总裁黄光熙、深圳广出装饰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斌颁发设计个人证书。
王海龙先生为千府文旅集团总经理/美瑟村野软装首席设计师张智红、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谢潇雨、广州富笙设计 董事/设计总监曾明锋、筑影设计集团创始人吴新星、月亮湾装饰设计总监蔡佛南、广州市办公联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晓燕颁发“金灯塔·中国设计推广大使”证书。
彭文红女士和刘振龙先生为广东大辰建筑设计董事设计总监/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教师曾耀钧、广州与人小堂装饰设计总监余更活、星艺装饰主任设计师张魁名、广州谢几点设计设计总监黄凡、吉盛居装饰设计总监 王沐辰、吉盛居装饰主任设计师 杨智茜颁发“金灯塔·中国设计推广大使”证书。
至此,2025年文旅与商业地产创新融合发展峰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