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 照明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格局逐渐稳固的背景下,相关企业纷纷寻求跨界投资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而崧盛股份与 *ST 星光在这一浪潮中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崧盛股份
精准布局机器人赛道,开启增长新篇
崧盛股份作为LED驱动电源领域的知名厂商,积累了规模化制造、数字化运营以及全球供应等优势。然而,面对LED照明市场技术成熟、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以及储能逆变器业务尚未盈利、行业价格战激烈的困境,崧盛股份积极谋变,于2025年6月23日宣布跨界机器人赛道。
其拟与重庆精刚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精刚传动”)共同出 资 1,000万元设立深圳市崧盛机器人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最终名称以工商登记为 准),其中公司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 55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55%;重庆精刚 传动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 450 万元,占注册资本的 45%。
重庆精刚传动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多领域高性能机电产品研发设计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先发优势,双方的强强联合,使得崧盛股份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拥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崧盛股份还与重庆精刚传动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投入研发经费1200万元,用于开发高精度、轻量化、智能化的谐波减速器及智能关节模组等关键零部件,并推动其在工业领域的批量应用。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崧盛股份在跨界投资中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利用自身在电源及控制系统领域的专长,与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形成协同效应的战略眼光,有望打造出技术壁垒高、差异化显著的产品,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ST 星光
跨界收购折戟,重返主业求稳
与崧盛股份积极拓展新赛道不同,*ST 星光的跨界之路却遭遇挫折。2025年6月23日晚间,*ST 星光公告终止 “造价通” 平台资产收购事项及相关合作业务。此前,公司曾计划与广东中建普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并通过该合资公司在3个月内收购 “造价通” 相关业务资产,期望借助其海量数据资源为公司业务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然而,由于在商谈交易条件时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导致此次收购终止。这并非*ST 星光首次进行跨界尝试,2024年公司曾通过增资收购广东星光神州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元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涉足量子信息、大数据等热门领域,一度受到资金追捧,股价大幅上涨。但好景不长,这两起跨界并购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因商誉减值等问题导致公司业绩亏损,再度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如今,*ST 星光在终止 “造价通” 收购后,选择转让子公司股权以优化资产结构,回归聚焦优势主业的发展战略,试图以此扭转颓势。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在跨界投资过程中,*ST 星光在项目选择、交易条件把控以及整合协同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其跨界尝试屡屡受挫,而这些问题也值得其他企业在进行跨界投资时引以为戒。
启示与展望
崧盛股份与*ST 星光在跨界投资上的不同走向,为LED照明企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一方面,跨界投资并非盲目跟风之举,需要企业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以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精准的战略规划。崧盛股份凭借其在电源及控制系统领域的专长,选择布局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实现了技术协同与业务拓展,有望在新兴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对于跨界投资的风险评估与把控至关重要。企业在涉足新的业务领域时,面临着市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不能有效应对,可能像*ST星光一样陷入困境。因此,LED照明企业在进行跨界投资时,应充分谨慎,深入研究目标行业,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跨界投资与自身主业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LED照明行业的发展逐渐成熟,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对于那些能够在跨界投资中把握机遇、稳健布局的企业,如崧盛股份,有望在新的赛道上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而对于 *ST星光等在跨界投资中遭遇挫折的企业,如何在回归主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也将成为决定其未来命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LED照明企业需要不断审视自身的发展战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