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总投资约1.2 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工程”)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正式启动开工仪式。该工程主要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规划建设5 座梯级电站。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随着工程启动,众多上市公司纷纷表态参与或筹备参与相关业务,涵盖基础建设到设备供应的多个环节。这一超级工程的建设及长期运维需求将为多个行业带来巨大机遇。其中,照明产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或将迎来潜在爆发点。
为此,阿拉丁照明网特别策划——「超级工程驱动万亿市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带来哪些照明机遇?」,采访了照明行业资深专家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江与照明企业代表江苏欧辉照明灯具有限公司,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照明机遇与挑战。
01
超级工程中的照明机遇
“雅下工程对照明行业的影响是结构性和长期性的。”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江指出,“短期来看,它将直接拉动高端专用照明设备需求,中长期则通过电力供应改善、能源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三重杠杆,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照明企业需提前布局高原市场,加强技术研发与生态认证,同时关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关联领域的技术融合,方能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把握机遇。”
对欧辉照明而言,在水电工程照明项目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其关键优势。“早在2019年,加查水电站的照明建设中就采用了我们的DALI的智能控制系统,历经6年时间的考验,基本无需售后,以其稳定可靠的性能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2020年的大古水电站同样采用我们的智控系统,实现了全厂区户外路灯照明、景观亮化照明、特殊区域的防爆照明、厂区的工厂照明全区域的智能化控制,达到了预期的照明效果和节能要求。”江苏欧辉照明灯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江宝光表示。
目前,欧辉照明已经迅速组建内部项目团队,针对以往高海拔区域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地方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展现出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以赢得用户的认可。
02
技术挑战与破局之道
雅鲁藏布江地区的高海拔、复杂地质与生态脆弱性,给照明工程带来深层次技术挑战。熊江具体分析了其中的核心难点。
施工灯具的特殊要求尤为突出。高强度施工照明需配备适应高原复杂地质的高亮度、抗冲击设备,如便携式升降工作灯需满足 35-55 米覆盖半径、3000 小时寿命标准,同时需攻克低温环境下的电池续航难题。
特殊场景的定制化需求同样严苛。隧洞施工需要防爆、防潮的隧道照明系统,而高原夜间- 20℃以下的低温环境,则要求灯具具备宽温域工作能力。这类特殊需求可能推动照明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型材料,如石墨烯导热技术的应用探索。
智能照明技术的创新激励成为重要方向。雅下工程配套的±1100 千伏特高压输电系统需要智能电力调度支撑,这将推动照明设备与电网深度融合。例如智能路灯通过电力载波通信实现按需调光,可降低峰谷用电差,此类技术需求有望催生百亿级市场。同时,照明网络可承担智能生态监测功能 —— 集成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为生态修复提供依据;路灯杆搭载的气象站通过 NB-IoT 传输数据,这类集成化需求将推动智慧照明系统升级。
高原生态友好型要求则提出更高标准。基于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冻土、高寒草甸、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特殊气候条件(低气压、强紫外线、剧烈温差),照明系统需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干扰。具体包括材料的生态兼容性、可降解性、抗老化稳定性,以及微创安装、小型化隐蔽设计、光生态友好性等全生命周期环保要求。
"我国照明行业目前已具备初步技术储备应对这些挑战。" 熊江表示。
作为一家深耕工业照明尤其是特殊环境照明领域多年的企业,欧辉照明的产品线和技术储备已形成系统解决方案。
其高防护防爆照明系统成为应对潮湿隧洞、地下厂房、油库等关键区域的核心产品,通过国家防爆认证及国际 IECEx/ATEX 认证,防水防尘等级最高达 IP68,确保在高压水汽、粉尘环境下密封可靠;壳体采用航空级高强度铝合金,结合特殊纳米防腐涂层工艺,有效抵抗高湿度腐蚀。
针对高原极端气候,欧辉照明优化了耐极端气候照明设备的设计与材料选择:关键部件采用宽温域设计,可适应- 40℃到+ 85℃的剧烈温差,通过 GB/T2423 标准 10 级抗震测试;特殊散热结构和材料保证低温冷启与高温运行的稳定性,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的密封失效或器件损坏。
高可靠智能应急照明网络则筑牢电力安全防线:系统内置智能自检芯片,实时监控灯具状态和电池健康度;采用双电路冗余供电设计,主电源中断时 30 毫秒内无缝切换至备用电源,确保逃生通道、控制室等关键区域在突发断电时照明不中断。
针对雅下工程的独特性,欧辉照明还定制了专项方案:可为关键部位提供增强型防震支架,设计抗震烈度达 9 级;在输配电特定区域集成氧浓度监测模块,异常时自动联动照明系统发出警报;依托与国家级实验室的合作,提供从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到运行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
03
从建设到运维的全周期突围
熊江强调,雅下工程建设期间,隧洞施工、交通枢纽建设等场景对照明产品的需求标准是多方面的,他从建设与运营两大阶段进行了深入分析。
· 建设阶段:多场景照明标准升级
高强度施工照明:需适应高原复杂地质的高亮度、抗冲击设备,如便携式升降工作灯需满足 35-55 米覆盖半径、3000 小时寿命,同时解决低温电池续航问题。
特殊场景定制化:隧洞施工需防爆防潮系统,高原低温要求宽温域工作能力,推动新型材料研发应用。
极端环境适应性:高原低气压(约 0.6 个标准大气压)、强紫外线(平原 2 倍强度)要求灯具外壳抗老化性能提升 30% 以上,可能需要引进航空航天材料技术。
超长设计寿命:工程配套设施需适应 15-20 年免维护周期,推动 LED 驱动电源、散热模块可靠性提升,如采用氮化镓(GaN)芯片可将灯具寿命从 5 万小时延长至 10 万小时。
远程运维系统: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 3000 公里,要求照明设备支持远程故障诊断,5G+AI 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健康状态预测,降低运维成本 40% 以上。
· 运营阶段:智慧化与生态化需求爆发
智能照明技术创新:特高压输电系统推动照明设备与电网深度融合,如智能路灯通过电力载波通信实现按需调光,降低峰谷用电差,催生百亿级市场;照明网络集成环境监测功能,为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绿色认证体系建设:照明产品可能需通过 "高原生态友好型" 认证,采用可降解外壳、低电磁辐射设计等;工程周边限制塑料与重金属使用,推动生物基材料、光伏储能一体化灯具应用,抬高行业准入门槛。
家用照明需求增长:工程投产后 "藏电外送" 与本地自用结合,将加速农村电网升级,预计带动农牧区家庭照明需求增长 40% 以上。
工商业照明升级:电力充足后西藏可能承接东部高耗能产业转移,数据中心、绿色铝业等项目对厂房照明的照度、均匀度、能效要求较高,推动 LED 工矿灯、智能照明系统普及。
公共设施亮化升级:林芝、墨脱等沿线城镇发展将带动道路照明、景观照明需求激增,参考老挝南欧江水电站经验,新建城镇路灯密度可能达每公里 20-40 盏,较现有水平提升 50%~100%。
欧辉照明同样认为,雅下工程的建设与长时间的运维周期,将对照明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拉动上游特种材料与核心器件需求:工程严苛环境(极寒、温差、强紫外线、高湿)对壳体材料、光学材料、密封材料及专用 LED 芯片、驱动电源提出极高要求,将直接刺激上游研发与生产规模,相关采购量预计呈数倍增长。
推动中游制造升级:工程的庞大需求和极端可靠性要求,将成为行业制造升级的催化剂,促使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专注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化、防爆类工业照明产品产能建设。
催生下游专业运维市场:庞大的工程照明系统需要专业的安装调试、日常巡检、预防性维护等服务,推动行业从 "卖产品" 向 "产品 + 服务" 模式转型。
对于照明企业把握机遇的关键策略,欧辉照明提出三大方向:
聚焦核心技术攻坚:重点解决 LED 在极低温下的瞬时启动、高效运行及长寿命问题,研发专用耐候性材料;开发与水电工程集成的照明物联平台;探索新能源融合方案,契合工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构建战略合作生态:纵向与中国电建、国网等总包方和业主单位深度合作;横向通过行业组织推广技术经验和专利,树立技术标杆。
创新商业模式与服务:推广 "照明即服务" 模式,降低客户的初始投入和运维管理负担;建立本地化快速响应能力,如在西藏及工程周边建立属地化服务中心,打造长期运维竞争力。
04
结语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启动,不仅是一项改写中国能源格局的超级工程,更为照明行业开启了一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蓝海。对于照明企业而言,抓住雅下工程带来的机遇,不仅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张,更代表着技术实力的跃升和行业标准的重塑。
随着工程的推进,我们期待照明行业以更智能、更绿色、更可靠的姿态,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与长期运营保驾护航,同时也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书写中国照明产业的新篇章。